“黑匣子之父”戴维·沃伦

时间:2014-04-04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黑匣子之父

 

  1934年,一架飞机在澳大利亚南边的巴斯海峡失事,罹难者包括9岁的澳大利亚小男孩戴维·沃伦的父亲。小沃伦哭成了泪人:飞机出什么事了?爸爸为什么会死?可是,没有人知道答案。这一悲剧在他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阴影。


  后来,沃伦从悉尼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成为墨尔本航空研究实验室的一名工程师。那时,商用喷气飞机的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才华横溢的他被列为实验室“智库”中的一员,主要研究飞机燃料问题。然而,沃伦感兴趣的却是飞行记录系统的研发。


  1953年5月2日,由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全球第一款喷气式民航客机--“彗星”号不幸坠毁。参与了该事故调查的沃伦,于1954年发表了学术论文《一种有助于调查空难事故的设备》。


  他在论文中详述了自己构想的记录装置:既能将飞行员的对话和飞机上的仪器数据信息保存下来,又能耐高温、抗挤压,可在飞机失事后保留数据。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不小影响,曾两度重印,但在澳大利亚学界却反响平平。


  1956年,31岁的沃伦研制出可以保存4小时语音和飞行数据的“航空研究实验室飞行记忆匣”.但他这一发明再次遭到了澳大利亚航空界的嘲笑。一个飞行员组织甚至发表声明说:“我们不是间谍,我们不希望在驾驶飞机时受到监视。”


  1958年,沃伦向访问墨尔本航空研究实验室的英国航空注册部的秘书罗伯特展示了他的发明,令罗伯特赞不绝口。随后,英国在一架飞机装上他发明的这种装置,沃伦应邀乘坐着这架飞机,从澳大利亚绕道非洲飞至英国。


  飞机降落伦敦后,英国媒体争相刊登了沃伦的大幅照片,以及漆成橙色的“记忆匣”,并将这个装置神秘地称为“黑匣子”.此后,“黑匣子”的名称就一直流传至今。


  但沃伦回到澳大利亚后,仍遭冷遇。1960年,又一起大空难在澳大利亚发生,因事故调查过程异常艰难,澳政府才开始重视“黑匣子”,要求全国的飞机都予以安装。接着,国际民航组织也规定所有客机上必须安装“黑匣子”.


  “但没有人重视沃伦。出现问题政府部门宁愿向美国人求助,也不相信本国的人才!”沃伦的同事为此愤愤不平。直到2002年,当局才为他颁发了“澳大利亚国家勋章”,授予他公民的最高荣誉。2010年7月19日,戴维·沃伦在墨尔本的疗养院去世,享年85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