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这次不算“理中客”

时间:2014-04-24 12:06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曾茜 点击: 载入中...

闾丘露薇

 

  在准备写这篇文章时,我首先想声明,以下所言都不可能完美地呈现“理性、中立、客观”这一姿态,一如文章中可能提及的这些人:一对内地游客夫妇、几个香港青年、一群现场围观者,以及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写观后感的知名记者和各路网友。谁都有自己无法逾越的“桎梏”,受制于地域、文化、习俗和眼界,甚至一时一刻内分泌变化所带来的情绪波动。


  这么多人的情绪加诸其中,如同很多人的不满,借由那对内地游客夫妇和几个香港青年的偶然冲突,找到了一个不用伤害自己的“出口”,所以,当我们一开始借由别人的冲突释放自己的戾气时,就已然“自私”得无法“理中客”了,包括闾丘露薇。她看似职业的陈述,仍无法避免其在有限的文字里出现了选择,以至于并未完整展示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所以招致一些人跟帖痛骂。理论上说,即便是一个优秀的记者通过负责的调查所公开报道的新闻,也只可能无限接近真相,而不能代表真相。何况,闾丘露薇就此事件的言论,也只能算一个网友的片面之言,没有调查没有采访,根本算不得记者所为。对一位影响力很大的人而言,一番不客观的言论,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可想而知。


  回归视频内容本身,如果一定苛求完美,当事双方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但仅从警察处理结果来看,真正受到法律制裁的,是“孩子小便”之外的动手行为,而舆论争论最激烈之处,即“内地孩子当街小便”和“香港青年拽住婴儿车拍摄”的是非对错,似乎成为法无明文规定和严苛禁止之所在。但这恰恰也是人类智慧所应该发挥作用之处。世上没有任何法律可以穷尽人类的一切行为,所以,唯有最普遍认可且最不能相容之事,可用法律予以“严格划界”,而法律之外,则需给不同文化习俗及彼此调协的人性等“应予宽容之处”留下灵活的空间。


  我在香港见过的香港人和在港游玩的内地人,并不都如这些“冲突新闻”所见的个体那么极端,我也相信,即便某种不良情绪可能会因为一定的历史、经济、文化冲突等原因而在某时某地某个群体中被激发,也不代表它们会永远存在,就像内地人不可能永远素质低下,一些香港人不可能永远视内地人为蝗。共生共存,并非仅为国与族的宏大命题,其实也是普通民众的必然联系所需。冲突频繁,也证明不同地域的交流越来越密集,不同地域及人群的联系越来越不可分离。


  去年,我曾带一岁多的女儿去过台湾,因不知台湾多在药局出售尿不湿,曾当街请教一对台湾夫妇,他们不但热情指路,离开后又追上我,将自己儿子的尿不湿送了一个给我,说怕孩子急用。我坚信,更多的人性是如此,将心比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比戴着有色眼镜去专注地捕捉他人的缺失,更显高贵。


  如果说,我对这个事件一定要有所批判,那么,我批判所有无视孩子的行为,不管是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常书欣:人性就是在黑暗与光明、罪与非罪间挣扎
  • 从《偿命申请书》看人性
  • 神剧《绝命毒师》:神在人性,神在平常
  • 《归来》:爱情背后的人性光芒穿透一切
  • 闾丘露薇该不该道歉
  • 评记者截停王菲车辆:是人性的丧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