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的孤独

时间:2014-05-05 08:30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杨迪 点击: 载入中...

马尔克斯

 

  同的人种。他们信奉着欧洲人带来的天主教,却潜移默化地加入了许多土着信仰。他们看着眼前排排的欧式建筑,但心里却一直装着从各方渠道听到的远古那些伟大文明的传说。他们摸不清是要跟着欧洲人做君主立宪,还是向美国看齐成立独立的共和国。他们从心底发问:我们究竟是什么人?我们为什么与别人不同?而美国和欧洲一次次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不断蚕食更让他们变得更加脆弱。


  这样的情境下,他们陷入了孤独,百年的孤独。


  政治上的无助,经济上的孤立,人种上的分离,文化上的孤独,积压在这块大陆上越来越久,文字和艺术成了这种无助的痛苦的唯一渠道。百年之后,冷战就像一剂催化剂,将之前拉美那一点又一点文学的星火激发成一个改变世界文坛的大爆炸。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可谓这次大爆炸中产出的最闪亮之星。


  拉丁美洲的各个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经历了各自的身份危机。他们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土著文明的后代,还是欧洲人的后裔,甚至有些人开始想是不是美国的附庸。这样的身份危机让他们越来越陷入孤独的处境。但是一批批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让一个个孤独的拉丁美洲国家发现原来自己的邻国和自己一样。这样的感悟让拉丁美洲国家开始抱团取暖,拉丁美洲的意识开始变成一种身份认同,慢慢地这片大陆正因为发现了自己的孤独而变得不再孤独。


  拉美另一位文学巨匠,奥克塔维奥在其不朽著作《孤独的迷宫》中的开头,用了一个青年在水面的倒影中观察自己的样子,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不同,越不同则越觉得自己孤独,越孤独就越伤感的意象。来阐释墨西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在马尔克斯的著作里,这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个虚无而又现实的空间,一个奇幻而让人陶醉的故事,孤独在这一刻便跨越了时代,变成了一种能量。


  《百年孤独》里虽写的是马孔多一个哥伦比亚小城,实际上则是将拉美千百年来强烈的孤独感浓缩在这个小城之中。这样的孤独超越国界,蔓延在整个拉美上方,马尔克斯将其用魔幻的方式一一展现出来,让孤独成为拉美文学最为突出的特质。让孤独成为拉美大地上最重要的一个身份认同的符号,最重要的黏合剂。正因为此,马尔克斯的作品和他本人早已不是一本书和一个作家那么简单。而是成了一个隽永的烙刻,一个跨越时空的力量,一个拉丁美洲身份认同的标志,一个世界文坛的符号。


  从马尔克斯1927年生于哥伦比亚到现如今2014年卒于墨西哥,拉美又过了近乎一个百年。在这百年里,拉美大陆依旧演绎着悲情的历史,短短的时间里这块大陆上演着从经济奇迹到毒枭横行,黑帮当道的夸张戏码。一场经济危机可以瞬间让拉美几乎所有国家一夜之间站到破产边缘。但不同的是,在这一百年里,拉美的这一个个国家越来越看清了自己的模样,渐渐地从孤独中不断沉陷,到看清自己的孤独一步步的站起来,去拥抱拉美大陆和全球的舞台。一个个共同市场经济体便是最佳的印证。


  在生命的最后,马翁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失去了写作能力,但他作为一个作家,已经把能够奉献出的最真诚的作品和最独到的观察献给了我们,献给了拉美大陆。愿马翁安息! (作者为旅墨学者)


  “今天!当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的生命之光熄灭之时,我们应当感谢他给予我们这个国家的,给予拉丁美洲的,给予世界文坛的所有。”--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当天,他的故乡哥伦比亚《时代报》这样评价道。


  当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墨西哥城逝世的消息传开的时候,哀悼和叹惋之声从布拉沃河的美墨边境一路绵延到南美的尽头:合恩角,甚至飘过大西洋在对岸的西班牙荡漾。拉丁美洲的所有媒体,在自己的网页、电视和报纸上都第一时间以大篇幅报道来缅怀这一当代西班牙语文坛最璀璨之星的陨落。拉美各国的政要,社会贤达,乃至文体明星也都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类渠道表达了对这位伟人的追思。


  加西亚·马尔克斯辞世之时,整个西班牙语世界正值圣周大假之中,喜欢狂欢的拉美人正浸淫在不间断的派对和酒水之中。在这样的时刻即使世界末日来了,大部分的拉美人也不会有所动,继续跟着舞池的音乐摇摆。在笔者所在的墨西哥,或许只有马尔克斯,能够让已经被毒枭、暴力、流血,和腐败麻木的人们,重新一起开始看新闻,感怀他的作品,追思一个伟人。而在马尔克斯的祖国哥伦比亚,政府在第一时间宣布了为期三天的哀悼日来纪念这位作家,媒体迅速做了各类视频24小时不间断来悼念他,民众则自发的组织了许许多多的追思活动。


  引起一个大陆这样大范围的追思,一个原因自然是马翁在当今世界文坛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马翁的作品和他本人,对于这片大陆而言已成为一个永不退色的文化认同的符号。


  拉丁美洲,这个词同世界七大洲的定义不同,它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指的是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以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的整体。在当代社会对于更多住在这片辽阔土地上的居民而言,它更是一种身份认同。这样的认同对于我们,来自一个千年古国的炎黄子孙而言,自然是难以理解的。在漫长的时光里,我们的国家虽然历经过创伤,历经过疼痛,我们的文明却一路坚忍地存活了下来。我们的身份认同感伴着我们的血液和肤色与生俱来。但是在大洋彼岸的拉美,却没有我们这般幸运。


  历史的长河里,拉美这块大陆上诞生了如玛雅、印加、阿兹特克,这样伟大的文明。时至今日,当我们回望他们的天文历法、数学,还有那一座座奇迹般的城市之时,也会连连赞叹。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寻找东方古国的西班牙人在不经意间登上了这块大陆。他们带去了病毒、战火、殖民、宗教,还有所谓的先进文化,拿走了白银黄金还有丰富的物产。而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近乎彻底地摧毁了这里曾经的文明。


  多年的殖民统治,彻底地将这片大陆的样貌换了一个新,除了少数在丛林之中的城市幸免于难,大量的曾经无比辉煌的城池被摧毁殆尽,换上的是传教的教堂和欧式的建筑。而土着居民更是惨遭灭顶之灾。无数的人被欧洲人带来的病毒传染而死,无数的人在矿井中死去,剩下的土着居民则在一次又一次的混血中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文化。


  世纪开始拉美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快速从已经衰微的宗主国手中独立出来。但是独立的背后则是一片混乱。这片大陆上剩下的人,有白人,有被贩卖的黑奴,有既做商贸又做苦力的亚裔,有剩余不多的土著居民,最多的则是历经混血之后的一批批全然。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