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语中的“马文化”(2)

时间:2014-05-05 08:30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倪方六 点击: 载入中...


  可见,“龙马精神”的实质就是龙之精神,为华夏民族所崇拜、奉信就不奇怪了。


 

马革裹尸:古今守边将士的励志名言

 


  因为马在古代拥有崇高的地位,在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众多如伯乐一般的相马高手,《吕氏春秋·观表篇》里提到的相马名家就有寒风、麻朝、子女厉、卫忌、汗鄙、投伐褐、管青、陈悲、秦牙、赞君等10位。


  马援是东汉光武帝时相马名家,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马上将军,人称“伏波将军”.《后汉书·马援传》称,“(马)援好骑,善别名马。”


  马援的相马术继承了前辈名师的精华,加上自己在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相马理论。为了让自己相马之法能普及天下,传之后世,马援曾用自己远征骆越时缴获的铜鼓,铸造了一尊铜马,作为良马的标准模型。此铜马高三尺五寸,身围四尺五寸,安置在宫中宜德殿下,被誉为“马式”.


  马援为后人记住,其实并非其高超的相马技术,而是他身上所具有的“男人气概”.马援小时便离家,到北疆养马驭马,后从军,曾南征交趾及五溪蛮。曾激励了古今无数保家卫国、守卫边疆将士的“马革裹尸”名言,即出自马援之口,其原话为:“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意思是,如果你是个男人,就应该战死在边疆的战场上,死后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家乡埋葬,怎么可以躺在家里的床上,老死在儿女身边呢?


  东汉末年魏王曹操正是深为马援“马革裹尸”精神所感动,在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后,踌躇满志地写下了着名的诗篇《龟虽寿》,其中有两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其中的“骥”,便为一种良马。那时的曹操已老,以“老骥”自喻,足见其雄心之大,志向之高。老骥伏枥,也被后人视为与“马革裹尸”一样鼓舞人心的励志名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