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生与两岸三地的高层交往(2)

时间:2014-06-11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王凡,东平 点击: 载入中...


  赵浩生深思有顷,对董浩云也是对自己说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一切都是往好处变。咱们总有一天会像百川归海一样,回归自己的祖国。你回浙江,我回河南。”


  “回祖国,回河南”成了赵浩生心中锁定的目标,当回归大陆和故里的路途还被严密封堵,先到台湾走走,也可暂时摆脱“人作殊方语,莺为异国声”的环境,让充耳的国语聊抚经年的乡愁。


 

采访蒋介石

 


  1966年夏季,赵浩生获得了挈妇将雏到台湾的机会。阿里山、日月潭的青山碧水;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亲情,无不令赵浩生陶然怡然,但他更希望借此机会,采访一直没有机会单独采访过的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他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出求见的信息。


  一天晚上,台湾国民党政府新闻局突然打来电话,说“蒋总统明天上午接见你”.蒋介石接见的通知都是在接见前一天夜晚发出,这是为了使某些企图利用接见之机刺杀蒋介石的人,来不及做准备。


  第二天,距离接见的时间还很早,新闻局的人便到了赵浩生的下榻处,接他一同前往“总统府”.进得“总统府”的院内,有一条很长很长的两边有红色立柱的走廊。当时天气闷热,他随来人走了半天,感到有些不舒服了,才走到了“总统”办公室。这时有人转来新的通知,接见地点改在国民党中央党部。


  于是,赵浩生又被人带往中央党部。据说这种变动也是常例,目的还是为了“总统”的安全。


  到中央党部时,新闻局局长沈剑虹已在那迎候。他带赵浩生去见蒋介石。行走间,赵浩生问可否向蒋提一些问题。沈回答说:“按规定,提问题必须事先打书面报告。你事先没有打报告,所以绝对不可以提问题。”


  赵浩生不死心,又商量说:“我提几个问题,他愿意谈就谈,不想谈的话,我就不再追问。”但沈剑虹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你不能提任何问题。”赵浩生心想:只由他一言堂,我不能提问,这算什么采访呢?于是暗自盘算如何见机行事。


  走着走着,忽听侍卫官高声唱名:“赵教授到!”赵浩生和沈剑虹一起进了蒋介石的办公室。这是一间很大的长方形的房间,在办公桌后墙角边,有一扇小门。他们进屋后,蒋介石从那扇小门里走出来。


  突然站在几十年来以“神”视之的国民党领袖跟前,赵浩生刹那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刻的蒋介石看上去更像个平凡的老人,一身中山装,秃顶,银须。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他眼中流露的慈祥多于威严,与以往的印象大异。他的背也有点驼了,动作迟缓、沉重,像个衰老的悲剧人物,一扫昔日叱咤风云的霸气,竟让人生出几分怜悯。


  由于事先做了功课,赵浩生得知蒋介石在接见时,有个“老三问”:“什么时候来的?”“看了些什么?”“有什么意见?”接着便端茶送客,接见宣告结束,这几乎是个不变的程式。


  当蒋介石问到有什么意见时,赵浩生立即意识到接见已进入尾声,若再不抓住时机,蒋介石就要抬屁股走人了。他赶紧接过话茬儿说:我有意见。显然,他的话大出蒋氏预料。


  蒋介石有个习惯,每逢不悦或厌倦之际,就下意识地用手抹脸,先从额头抹,然后依次是眼睑、脸颊、下巴。赵浩生注意到蒋介石表情的变化,不紧不慢地说:“我对台湾的六年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印象很深。”


  台湾的“六年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提高了台湾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是蒋介石到台湾后的主要政绩之一,故而他津津乐道于此。听赵浩生说到这儿,蒋介石已经抹到眼睑的手停了下来,眉头顿时舒展了,兴致勃勃地问:“怎么,你对六年国民义务教育也有兴趣?”“相当关注。”


  于是,话题从此说开,一发难收。原定10分钟的接见,结果持续了45分钟。从办公室出来时,沈剑虹对赵浩生说:“你真幸运,今天‘总统’情绪这么好,谈了这么长时间,这种情形实在是太难得了!”


  这次会面给赵浩生很深的感触:蒋家第一代王朝,即将画上一个句号。“无可奈何花落去”,历史证明蒋曾是个乱世中的铁腕豪杰,同时也无情地宣告了其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他写了一篇报道,道出自己亲感的直觉,但台湾及世界各地亲国民党的华文报刊均未予刊登。


 

“半客半主的红娘”

 


  1973年是赵浩生人生中具非凡意义的一年,他从驻加拿大的中国大使馆,拿到了回国的签证。当时他并不知道,归国之梦的实现,是他在重庆做记者采访时就几度接触、因而分外敬重的周恩来批准的。他亲自指示:由新华社邀请赵浩生以记者身份回国访问。


  终于在与祖国阔别四分之一个世纪后踏上了归程,赵浩生带着满腔的兴奋、满头的白发,还有结婚20年但还没有进过赵家门儿的老伴儿。从走过罗湖桥那一刻,他就怀着新奇与激动,睁大眼睛,贪婪地捕捉跃入眼帘的每一道风景,“差不多想把这锦绣河山吃下去。”


  52天的故国游,赵浩生说:“假若大家也要我用一句话来说明我的感想,我的回答,就是我母亲说的:‘比做梦还要好!’”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感受,去体味,去赞美,写下真实可信、又充满激情的文章,发往世界各地,使多年被外界和自身所封闭的中国,掀开了窗牖的一角。


  返回美国后的赵浩生分外忙碌起来,他向许多在美国的华侨和美国人讲述他回国行程的观感,他的演说和漫谈,被冠以《中国归来答客难》题目,在报刊发表,并为中国大陆的《参考消息》连载。


  许许多多像赵浩生这样被隔绝了20多年的游子,读了他写的文章,引发了积蓄在心的思乡狂潮,把多年受西方宣传形成的恐共心理抛掉,逐渐认同祖国,心归大陆。


  此外,赵浩生特别倾心注力的一件事,就是祖国统一的大业。1990年,赵浩生第二次到台湾访问,与当时台湾许多政要见面交谈。离开台湾后,赵浩生经香港来到北京。他通过有关渠道,透露了希望尽快与国家领导人会面的信息。很快他就得到通知,国家主席杨尚昆将单独接见他。


  会见时,杨尚昆听了赵浩生介绍访台及与李登辉、郝柏村等会面经过后,认为他捎带的信息十分及时,并对赵浩生为沟通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所做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接着,杨尚昆又说出了海内外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进一步设法促成两岸双方领导人以某种方式进行直接对话的希望:“两岸有什么事情和意见,总要找人传话转递,多麻烦和误事呢?你能否想个办法,使两岸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对话,而不用转圈子呢?”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