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家父采访李宗仁

时间:2014-07-21 09:17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哈晓斯 点击: 载入中...

采访后的报道

 


  家父哈庸凡1936年冬至1938年6月在《广西日报》担任外勤记者、采访主任及编辑职务。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的7月12日,家父哈庸凡采访报道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纪念北伐誓师大会,并为时任第五路军总司令兼广西绥靖公署主任李宗仁演讲作现场速记。7月16日,又以卢沟桥事变后的时局问题对李宗仁作专访,次日在《广西日报》二版头条以李宗仁《对日抗战重要谈话》为题刊出(该报一版系广告),这是卢沟桥事变后李宗仁首次接受记者采访。


 

 

对李宗仁专访

 


  卢沟桥事件甫经爆发,李宗仁白崇禧即分电中央及华北将领,申明抗战决心,敦促中央立即发动抗日战争。7月15日,李宗仁再度发出致蒋委员长删(十五日)电,称“此次日人在平津一带之侵略举动,其严重性实驾九一八事件而过之。如我再事退让,平津一旦不守,则黄河以北,皆非我有”.主张“为应付目前重大事变,应即实现全国总动员”.痛陈“若再不下全国抗战之决心,而尚图绝无希望之和平,前途危险,不可言喻”.删电一经发出,即获刘湘、刘峙、商震、宋哲元等将领相应,纷纷致电表示赞同。相关电文全文刊登在当时《广西日报》上,受到民众极大关注。


  《广西日报》则连日刊发呼吁坚决抗日的社论,指出:“卢沟桥事件的重大意义,即在表示日本已至强弩之末。无论日本之是否有决心与我作正面的武力的周旋,我却要趁此时机实现焦土抗战,收复失地”.“中国对中日目前情势已无所谓‘缓和’或‘紧张',根本的解决办法,乃在于实现焦土抗战主张!”


 

 

记者提出九个问题

 


  此篇专访前冠以一段解说文字,点明采访主题。即“本报专访:自卢沟桥事件发生,朝鲜伪满一带日军已实施动员,增援平津。日本全国亦已准备总动员,作大规模之对华侵略。情势危迫,非全国一致起来对日应战,绝不能挽救中华民族之生存。记者昨特至广西绥靖公署访唔李总司令宗仁,叩以对于时局之意见。”


  专访采用问答形式,访谈中,记者共计提出九个问题。首先问及对华北情势的观察,李宗仁明确指出:“在卢沟桥事件发生之初,有人或尚以为系中日两军因一时误会而发生冲突,实则日人之本意,原欲乘我军之不备,一举而占宛平卢沟桥,以切断我平汉线之交通,以包围北平也。”谈及华北事件中系日军有计划的侵华行动时,李宗仁指出:“吾人对此严重之国难,应有两种之基本概念。第一,此次事件为日本整个对华侵略政策之遂行,绝非中日军队局部之冲突,吾人故不能以地方事件视之,更不能希望以地方事件解决之也。第二,日军之行动,既然系其政府一种有计划的企图,故当前之问题,不在吾人对于和平尚作如何之乞求,而是日本内阁与军部之决心与行动,已不容许吾人对于和平与战争尚有徘徊之余地也。”


  当记者询问对于时局意见时,李宗仁不假思索地回答两个字:“战争”,并且再次呼吁,唯有抱定焦土抗战决心,才能获得最后胜利。“战,战,战,用战争去争取和平,用战争去争取我们的生路”.


  记者问及中日间军事力量观察时,李宗仁回应道:“我对于对日抗战的意见,已详见于我去年’焦土抗战‘的主张中。”至于中日间军事观察,他认为“盖必先有应战之决心,乃可以言战争之如何遂行也。”


 

 

李宗仁提出重要观点

 


  访谈中,李宗仁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即国民对于战争应有一新的认识。他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日各次战事胜负得失分析中,得出所谓新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必须矫正以往局部抵抗之谬误而为全民族之动员战”;其二,“必须遂行战争之任务,以克制敌人。易抵抗为战争,以攻击代防御”.


  针对记者询问广西对华北战事如何尽其援救之责的问题,李宗仁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全省民众将士,自卢沟桥事件后,异常愤慨。但吾人一切,均待中央之命令而行。盖必如此,方能收步骤一致、举国抗战之效。余已电蒋委员长,痛陈一切,静待后命。总之,在整个对日抗战上,吾人当不辞一切,以完成吾人应负之任务。”继而表示“广西全省经训练之壮丁,将及百万,随时均可动员为此民族战争而效死”.


  谈到中央对日抗战决心时,李宗仁坦然表示,蒋委员长曾有不再失寸土,不签订任何屈辱协定之声明,而“日本今日对我之侵略行动,盖已超越此限度矣。”


  采访结束前,李宗仁慨然表达个人心愿道:“余个人之意,甚盼得在最前一线服务,以为国家尽职,则快慰殊甚也。总之,吾人现正准备一切,为民族生存,国民利益,滴尽最后一滴之血。”最后,李宗仁对记者强调,全国民众应一致起来,对日应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生路。


  此篇专访次日(7月17日)以《李总司令宗仁对日抗战重要谈话》为题刊出,另精心摘出李的四句要言,即“华北事件系日人整个侵华计划”、“绝非地方事件更不可局部解决”、“唯有发动全民族战争才是生路”、“愿滴尽最后一滴血争取民族自由”作为副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李克农抗战初期谍战南京
  • 为抗战牺牲的4位中国奥运选手
  • 抗战时傅斯年负责中研院西迁
  • 郝梦龄:抗战殉国第一将
  • 飞虎队成员曾求婚遭拒
  • 程天放与"抗战刻本"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