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林则徐侄孙指挥镇远舰重创日舰

时间:2014-08-10 08:30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殷晓章 点击: 载入中...

    舰存与存,舰亡与亡。 --林泰曾


    北洋海军镇远舰管带林泰曾是林则徐的侄孙,在黄海海战中,他指挥镇远舰重创日舰。可惜的是,这位率舰出访日本时被誉为北洋海军“宝刀”的清廷海军将领,最后却引咎自杀。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覆没,使其后裔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赴英接舰获赞

 


    对于时任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长的戚俊杰来说,最难寻找的是林泰曾的后代,一直找了十几年,却始终没有音信,这也成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一件憾事。


    在北洋海军中,林泰曾是仅次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二号”人物,他和刘步蟾是丁汝昌的左膀右臂。


    1867年,15岁的林泰曾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成为驾驶班第一期学生。在几十名学生中,他和福建籍的刘步蟾、蒋超英是佼佼者。


    1875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派林泰曾、刘步蟾等人赴法国、英国考察学习。年底,林泰曾和刘步蟾进入英国格斯波特海军军官学校学习。两年后,林泰曾被清廷正式派遣到英国学习,他们这批被派遣的海军留学生共有30人。林泰曾和刘步蟾、蒋超英被直接派到英国舰队学习,9名学习驾驶的留学生则进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1879年,林泰曾学成归国,他和刘步蟾一起将留学心得写成《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


    1880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着林泰曾、邓世昌等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超勇舰和扬威舰回国。1881年,林泰曾因接舰有功,被清廷以参将补用,任超勇舰管带。


    如今退休在家,身兼山东省历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主任的戚俊杰告诉东方今报记者,林泰曾在英国接军舰期间,正值火车发明者乔治· 史蒂芬逊百岁诞辰,纽卡斯尔市政府举行大型宴会,丁汝昌、林泰曾应邀出席。宴会上,林泰曾以英语致辞,他纯正的发音令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第二天,当地的报纸全文刊登了他的致辞。


 

 

两次出访

 


    林泰曾两次随北洋海军出访日本,给日本海军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86年春天,为了威慑企图占领朝鲜的日本等国,清政府命令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济远等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改任镇远舰管带的林泰曾一同前往。


    由于铁甲舰海上长途航行需要修理,于是定远、镇远等4舰前往日本长崎进行大修。


    两年后,林泰曾奉召赴天津,会同周馥、罗丰禄等人议订《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后,林泰曾为左翼总兵,兼镇远舰管带,加提督衔。


    1891年6月底,林泰曾指挥的镇远舰和其他5艘军舰再次到访日本,历时40余天。


    参观完7000吨级的定远、镇远二舰后,日本朝野人士被这两艘军舰的铁甲之厚、炮火之强而震撼不已。学识渊博、英武刚毅的林泰曾,更是被日本海军界称为北洋海军的“宝刀”.


    但是,北洋海军的实力以及林泰曾等管带的军事素养,也对日本触动很大。


    就在日本天皇接见北洋海军管带的前一天,日本松方内阁提出了5860万日元的海军支出方案,计划在9年内建造1万吨级的铁甲舰4艘和巡洋舰6艘。第二年,日本新上台的伊藤内阁公布了建造10万吨军舰的计划。


    1893年,日本天皇又发布命令,决定在今后6年中每年拨付30万日元,并从文武官员的薪金中抽出1/10作为造舰费缴纳国库。


 

 

殉国将领何其多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10艘主力舰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1894年9月17日中午时分,镇远舰在黄海海域与日军主力交战。战前,林泰曾下令卸除镇远舰上的舢板,以示“舰存与存,舰亡与亡”.黄海海战打响后,林泰曾指挥镇远舰与旗舰定远舰紧密配合,沉着应战,重创日舰西京丸舰。


    战至下午3时左右,定远舰中弹起火,并遭受日本四舰的聚攻,处境非常危险。林泰曾指挥镇远舰上前掩护,使定远舰得以扑灭大火,转危为安。最后,战场上只剩下镇远舰、定远舰与日五舰厮杀。在日舰炮火的猛烈攻击下,镇远舰致伤上千处,但顽强与敌厮杀。下午5时30分,日本舰队首先撤离战场,海战结束。战后,林泰曾被赏“果勇巴图鲁”勇名。


    据戚俊杰介绍,1894年11月14日,镇远舰驶入旅顺港,不慎触礁受伤。这时旅顺船坞已被日军攻占,致伤上千处的镇远舰无处修理,林泰曾吞食鸦片引咎自杀,年仅42岁。


    后来,丁汝昌在电报中称:“左翼总兵林泰曾以时棘船损,痛不欲生,卯刻服毒,辰刻身故。”


    林泰曾自杀后,杨用霖接任镇远舰管带。1895年2月12日,部下推举杨用霖出面与日军接洽投降,杨用霖严词拒绝,自杀殉国,时年42岁。


 

 

低调的后人

 


    1999年11月份,戚俊杰等人起程去福州寻找林泰曾后代,在青岛候机时和刘步蟾后裔刘永荣通电话得知,林泰曾的后代住在南京。于是,戚俊杰等人在南京见到了林泰曾的第四代孙女林沛姚。


    那时,70多岁的林沛姚已经退休在家,她和去世的丈夫,退休前都是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对于林泰曾后代的这个特殊身份,林沛姚刻意低调。尽管如此,林沛姚家保存的一些文物,还是在“文革”中被毁掉了。


    林沛姚姊妹六个,一个是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两个妹妹居住在杭州。林沛姚以前也住在杭州,1958年调到南京。其他人分散在全国各地。


    据林沛姚介绍, 林泰曾于1852年生于福州,为林则徐胞弟林霈霖长子林龙言的儿子。因为当时的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所以林泰曾称沈葆桢为姑丈。林泰曾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二品荫生,一个曾在清海军部任职。她的父亲生前从事海军测量工作,后又到上海轮船公司工作,1942年去世。她的爷爷曾在清政府为官,可惜的是,他30多岁就去世了。


    据林沛姚回忆,上世纪20年代,她的曾祖母去世时,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北洋海军将领萨镇冰还来吊唁。她清楚地记得,萨镇冰穿着蓝袍子,戴着白帽子。


    戚俊杰向林沛姚介绍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一些情况,1998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新建了一座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现在能找到的北洋海军将士的名字都刻在了上面,名录墙上的第一个名字是丁汝昌,第二个名字就是林泰曾。


    这次,林沛姚将一张珍藏了几十年的林泰曾身穿官服的坐姿照片,捐献给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张林泰曾的清晰照片。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