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南田开创没骨花卉画

时间:2014-12-15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uploads/allimg/141212/15-141212105A5535.jpg

 

恽寿平作品

 

    恽南田(1633——1690),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居城东,号东园草衣,后迁居白云渡,号白云外史。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他一生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少时从伯父学画,青少年时期参加过抗清义军,家破人亡,当过俘虏,又被浙闽总督收为义子,曾在灵隐寺为僧,返里后卖画为生,一直赡养父亲。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他山水画初学元黄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隽之致。又以没骨法画花卉、禽兽、草虫,自谓承徐崇嗣没骨花法。创作态度严谨,认为“惟能极似,才能传神。”“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他画法不同一般,是“点染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创造了一种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而成为一代宗匠。对明末清初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被尊为“写生正派”,影响波及大江南北,史载:“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


    恽南田的山水画初学元代黄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隽之致,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他的山水画,不让“四王”,小幅逸笔草草,寄郁勃于悠闲,枯而有润,淡而有奇,自成格局,有“四王”未到之处。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腊月,恽南田离家到杭州卖画。次年五月,托人购得杭州坟地两处,决定迁葬其父灵柩于湖上,以了其生平之愿。他急于筹款,抱病作画,以致病倒不起。其于三月十七日返回常州,次日卒于白云渡瓯香馆,终年五十八岁。一代才华绝世的宗师,就此默默地终结其坎坷的人生。


 

 

世家子弟勤奋好学

 


    恽南田的家族是武进的世家大族,曾祖恽邵芳是明嘉靖进士。祖父恽应候,万历年间国子监(明朝最高学府)监生。父亲恽日初崇祯六年贡生,大学问家刘世周的高足,曾参加抗清运动,后在乡里讲学。堂伯恽本初,明朝着名山水画家,崇祯十七年弃官归隐。堂伯恽厥初,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任湖广按察使(省公安厅长),带兵参与抗清运动。堂叔恽于迈,崇祯年间曾任知县,明亡后弃官遁入空门,四处云游。由于南田先生的祖、父辈多是有节操的名士,因此这位世家子弟从小就受到了精忠报国的良好的教育。他自幼聪明,“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这是他后来成为着名画家的重要条件。


 

 

潜身浙东报国抗清

 


    南田十一岁那年,父亲不满明末的腐败政治,带着两个孩子隐居浙江天台山。清兵入关后,在扬州、江阴、杭州等地开展大屠杀,南田随父兄逃到福州,父亲在福州参加了武装抗清运动,福州被清军攻破,南田随父兄又逃往广州,千里奔波,颠沛流离。到达广州后,福建的建宁义军将领王祁邀请南田的父亲前往建宁共商抗清大计,父亲接到信后,由南田到建宁暗地考察后认为“此地尚全盛,兵强富储胥。窃观王公为,魁杰实丈夫。”南田当时只有十五岁,但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政治见地。通过他的判断,促使他父兄到建宁参加了义军。到建宁后,在对清战斗中,南田的长兄战死,清军六万围困建宁达100多天,被攻陷,王祁在巷战中自杀,二哥不知所终,父亲由于外出求援而幸免于难,从此多年离散。


 

 

狱中囚俘初露才华

 


    南田被俘后,没有被杀,开始了痛苦的奴隶生涯,后来出人意料的成为当时清军将领闽浙总督陈锦的养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他后来写的诗中,我们知道这和一位青楼女子有关。这位青楼女子是当时建宁城中的一位歌舞妓,在建宁城破后被总督收留。当时的总督夫人想打造一些首饰,但是请了一些画师画首饰的图样,感觉都不满意。这位歌舞妓知道南田的画很好,就推荐南田为总督夫人画图样。总督夫人见他“丰神俊朗、进退从容”,人品出众,自己又恰好无子,一直想收养一个孩子,于是“喜出望外,遂蓄子”.这样,南田从一个战俘营的囚犯,一下成为一个总督的公子。


 

 

不慕富贵极尽忠孝

 


    在被陈锦收养4年后,南田二十岁的时候,陈锦被家丁刺死,陈夫人带着南田前往奔丧,在杭州灵隐寺给陈锦超度亡灵,大做法事,恰巧南田在众僧中发现了自己的父亲恽日初。当时他很想上前相认,但因为养母和众多的家将兵丁在场,考虑到这样做很可能弄巧成拙,于是暗中与父亲见面,然后请主持具德和尚出面,骗陈夫人说:我看你这个儿子寿命不长,要想保住他的性命,只有让他出家从佛。具德和尚是当时最有名望的一位神僧,在灵隐寺任住持18年之久,“先后十做道场,开大法门,雷震海内”,“所至万人挤拥,挥汗成雨,至浴水一时呷尽”,就是这样一位权威,说出来的话所以极具威信,老夫人哭着不肯,要带南田回京继承陈锦的爵位,但南田表示自己不愿享受荣华富贵,愿意在寺中出家,陈夫人无奈,只好勉强同意把南田留在寺中离去。这样南田就巧妙地和父亲相认,然后随父亲回到上店老家。后来,着名戏剧家袁枚把南田的这一早年身世编成了剧本《鹫峰缘》,在康熙十九年广为传唱,成为一段佳话。


 

 

一生清贫矢志不渝

 


    回乡后,南田以卖画为生,抚养老父亲,教化乡里。南田为人清高,视名利如草芥,决不肯趋炎附势。遇到谈得来的,不论贫践,求他作画,即刻挥毫;若遇见一些想用金钱来买画的势利小人,即使给他一百两银子,也不肯为他们画一花一叶。南田每次出游,归家时,身上总带着许多银子,这是他作画得来的馈赠。他为人慷慨,喜欢周济别人,自己反而经常过着清贫的生活。南田先生的晚年极其凄凉,他老来得子,大儿子却溺亡于水沟中,二儿子因天花夭折。为了偿还葬父所欠债务,他拼命地画画。1690年三月十八,这位贫病交加的老人终于倒在了白云渡寓所,终年58岁。他的儿子当时只有5岁,连棺材也置不起一口,南田生前好友王翚等人,出钱代为料理了后事。


    恽南田的品格修养坚贞不渝 民族气节南田先生的家族中,多是抗清义士,他本人参加过抗清运动,两个兄长也都死于抗清战斗中。明清易祚,清廷为了加强统治,对汉民族采取了残酷的屠杀和愚民政策。数据显示:明末时汉族有1亿人口,到了清初只剩下一半。但当后来清朝大局已定,在清廷的怀柔政策感召下,有许多士人纷纷投入清廷的怀抱,并为清朝的种族屠杀粉饰,还千方百计寻找清朝替代明朝的合理性和正统性。南田先生坚决采取与清朝“不合作”的立场。他一生不应科举,不做官,连个秀才都不去考。他的所有作品,书信,从来不署清朝的年号,而是用天干地支。他就以这种消极、沉默的反抗抒发自己的民族感情。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南田先生的一生只有一个污点,就是被满清闽浙总督陈锦收为养子,但是我们要知道,当时他还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我们能要求一个孩子自杀殉国吗?而就是这样一个富贵公子,面对着继承两省总督的养父爵位的巨大诱惑时,他选择了毅然离去,甘受清贫,最后在穷困潦倒中病死,这不能不让我们佩服他的高尚情操。


 

 

侍父极孝待友极诚

 


    当他在灵隐寺发现自己的生父时,毫不犹豫地弃富贵如浮云,坚决随父亲回乡。父亲在乡里每天以文会友,所需笔墨等费用均一直靠南田卖画所得赡养父亲,支持父亲的教化事业。他从不攀附权贵,对朋友推心置腹,待之以诚。比如当时人称“画圣”的王翚,南田非常推崇,认为他在山水画上的造诣很高,两人结交为兄弟,并在王翚的画上题写了很多的跋,成为画史上的佳话。


 

 

胸襟坦荡诚实守信

 


    南田先生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被俘后成为了清军将领陈锦的养子。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白圭之玷,何如其无玷也,凡吾所为,勿令君子道可惜,更待将来觅铁铸错字也。”可见他把自己被陈锦认作养子视为“白圭之玷”.他虽然不愿意提起这段经历,但却并不隐瞒这段经历,而是在伤感之余任由他人评说,显示出他诚实的品格和坦荡的胸襟。


 

 

执着追求坚定不移

 


    南田先生一生精力全部用于绘画艺术,而且他不受世俗的干扰,坚持走自己的路,走创新之路。当时的画坛是以山水画作为正派,他本人山水画水平也极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现实主义艺术创新的追求,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花鸟画的创作上。因为花鸟画的作品一般篇幅都不大,所以他存世的大幅作品较少。


    鑫报综合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