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百万黄金跨海运台秘闻

时间:2014-12-16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曾虚白

 

1950年12月17日,“中央社”社长曾虚白与移存台湾“中央银行”放满黄金


    从1948年12月起到1949年5月,大量黄金被源源不断地从大陆运到了台湾。国民党政府究竟运走了多少黄金?这些运台黄金、银元及外汇是如何使用的?1949年之后大陆还有多少黄金库存?诸多事体,说法纷纭,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谜。


    1948年12月1日,是国民党海关缉私舰“海星号”船员范元健和其他船员被告知,因接到最高机密任务,任何人不得离舰。深夜12点,“海星号”没有按以往的航线航行,而是逆向在长江口左转,开到了“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外滩中国银行码头。


    随后,一队队老百姓模样的挑夫,出现在不远处的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侧的小马路上,在荷枪实弹的军警护送下,把一箱箱神秘的货物抬上了“海星号”.隔天,英国人办的《字林西报》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称中国国库黄金正在用最原始的方法被悄悄运走。这一报道是真的吗?


    蒋介石的“总账房”吴嵩庆是当年亲历大陆黄金运台的重要人物,其子吴兴镛在父亲去世多年后发现了其留下的绝密“军费密记”,经过深入研究、探访,向笔者完整披露了事件的真相:60余年前,国共和谈破裂,在蒋介石的幕后指挥下,国民政府从上海分批秘密迁移巨额国库黄金、银元及美元到台湾,以期另起炉灶“建设复兴基地”.


 

 

蒋介石意欲另起炉灶

 


    1948年8月,淮河两岸战场上,国军覆军折将、人地尽失。同时,国统区物价飞涨,经济全面崩溃。在“转过条马路,物价就要翻一番”的失控与混乱中,许多上海滩的富人开始计划逃离大陆。政权行将崩塌,桂系副总统李宗仁则在内部逼宫,趁势要求蒋介石“下野”.


    10月9日,蒋介石密召“央行”总裁俞鸿钧,首次谈及以“改储金地点”方式转运黄金。虽然此时国军还控制着长江以南地区,但蒋“唯恐京沪失守”,因此着急要把原存上海的黄金及银元,分批运送到台湾,剩余小额金银,则分散存于成都、广州等处,专供军政机关发饷及军费用途。


    档案显示,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国库中仅剩黄金不足3万两,尔后,没收汪伪政权国库的49.5万两,发行“金圆券”又从老百姓手中收到184万两。此外,抗战中,美国欠中国军用机场建设费4亿美元,国民政府拿其中2.2亿美元买了600多万两黄金。减去花销,到1948年底,国库黄金总数尚余400多万两(现约值98.5亿美元)。


    1948年11月底,俞鸿钧收到蒋介石一纸密电,要求他在一个星期之内,将国库一半黄金运到台湾。蒋介石选择台湾作为栖息地,是采纳了其幕僚、地理学家、专攻“国家战略学”的学者张其昀的主张。


    1948年12月,蒋电令养病之中的嫡系亲信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同时蒋经国亦受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而大批大陆重工业设备也陆续运往台湾。


    对蒋而言,国库的黄金是其立足台湾、另起炉灶的唯一本钱,必须谨慎,但此时他只能仰仗亲属和心腹:长子蒋经国负责沟通护航军队,宋子文负责调度海关总署运输舰,俞鸿钧的职责,是“央行”和金库方面的公文协调。


    “海星号”等按计划装载了200多万两黄金、400万枚银元,于1948年12月4日,顺利运抵基隆。


 

 

消息泄露酿惨案

 


    意外的是,12月1日秘密装船挪移当晚,英国记者乔治·瓦因正住在华懋饭店的客房。午夜过后,他向西望,见到中国银行的侧门(今滇池路74号)及圆明园路口,挑夫或两人抬一箱,或一人挑两箱,从滇池路走向海边,一艘500吨级的海关缉私舰停靠在黄浦江边上。凭着专业的直觉,他断定所挑体积小而沉重的担子里,必定是贵重的黄金,便立刻向伦敦发出以下电讯:“……中国的全部黄金正在用传统的方式--苦力运走。”


    次日,英国报纸即刊登了这条新闻,路透社也发布了“国民党政府央行偷运黄金”的消息。香港《华商报》(1948年12月3日)及其他报纸也转载了这条消息。随即,原本发行仅半年已贬值500倍的“金圆券”,更如“雪崩似地狂贬”,完全失控。


    1948年12月24日,等待兑换黄金的人为挤进银行,争抢、冲撞、踩踏,酿成7死50伤的“黄金挤兑惨案”.


    但这更促使蒋介石争分夺秒加紧运送黄金。


    1949年1月1日,60万两黄金自上海海运离开,其中50万两秘密运台。


    此时,淮海战役中,国军完败,蒋介石心知下野已成定局。因此,他欲以军费名义调拨预支剩余国库黄金。


    财界对此意见不一,财政部长徐堪就是委婉的反对者,他担心会导致国库极度空虚、诱发挤兑风潮,后果不堪设想。蒋介石特派蒋经国前往上海接洽俞鸿钧,沟通军方落实运力及安全保障,同时向财界持反对意见者施压。双方最后达成妥协:拟订一份“草约”,先从国库“预支”半数军费。


    1月11日,吴嵩庆收到指令,办理把黄金转成军费的相关草约。


    1月16日,蒋介石亲自约见俞鸿钧及中国银行总经理席德懋,“父亲约见二先生,指示中央、中国两银行外汇处理要旨,盖欲为国家保留一线生机也。”(《蒋经国日记》)


    1月20日清晨6点,海军的“海平号”、“美朋号”、“昆仑号”、“峨嵋号”等舰艇,装载着90万两黄金、3000万枚银元及7000万美元驶离外滩码头时,竟有500箱银元未及装船。到2月初,运输黄金的任务已大致完成。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国国民党大事典》也佐证:“至本日为止,中央银行将大部分金银运存台湾和厦门。上海只留二十万两黄金。”


    不过,1月10日(其中的10万两)、20日的两批黄金,都没有直运台湾,而是运到了当时位于厦门鼓浪屿上的中国银行地下金库。


 

 

黄金去向记录缺失

 


    令后人不解的是,运往厦门鼓浪屿的这两批黄金,竟然完全没有列入台湾“央行”黄金收支账目。台湾“国防部”档案中,也独缺1949年军费预算和支出资料。


    由于有当时吴嵩庆签订的那份草约,“央行”名正言顺转出了国库黄金,收纳在吴嵩庆个人户头。“黄金到底用到哪些部队,父亲肯定很清楚,他不能留下记录。”吴兴镛研读父亲遗稿后推断,失踪档案中,有一部分应是被故意销毁,另一部分可能压根就没有记录。


    台湾档案资料显示:1949年1月27日,“央行”交付1317箱档案送上了自上海开往台湾基隆港的“太平轮”,途中船沉没于浙江舟山外海,5名央行工作人员及上千箱央行档案,都随船沉没。而黄金草约很可能就在其中。不过,吴兴镛查阅往来文书后认为,随“太平轮”沉于海的应该不是最重要的央行账册,因此更完整的档案很可能在广州、重庆、成都或台北的“央行”档案内。当然,也不排除战乱中遗失或被故意销毁的可能。


    蒋介石《大溪档案》显示,拨到吴嵩庆名下的黄金,分6批完成,共70万两。但运到鼓浪屿的黄金总数却是近100万两。存放在鼓浪屿中国银行地下金库的金银、外汇最终去向何处?


    这些黄金和外汇均以“军费”名义入库,由蒋介石直接控制,以支持1949年年内与解放军作战之需。近百万两黄金与3000万枚银元直接运抵鼓浪屿作为军费,而1亿两的银锭则可能直接运到了台湾。


    1949年7月,存在厦门的黄金继续往台湾运。在广州的吴嵩庆于7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得电,厦门存金均可照计划运送,此事办毕,可省却一心事。”


    由于黄金运输从厦门到台北多是用飞机,所以,当年空军方面的目击证人也很多。刘存才曾间接参与运送黄金的任务。1949年,刘存才抵台后,担任第11中队作战室上士文书,负责登记飞行任务的时间与内容。他指出,当时“国军”的两个空军运输大队,有近百架的空运能力,运输机起航时都是空机,返台时都是满舱的人员与物资。所谓“物资”,其实就是黄金及银元,但登记册上一律写明是“物资”,由于情况紧急,飞行员还看到来不及装运的银元撒了一地……第20大队因此被称为“黄金大队”.


 

 

汤恩伯运出20万两黄金

 


    蒋下野后,俞鸿钧也随之去职,接任“央行”总裁的刘攻芸认为,“以蒋介石下野之身,委实不宜继续下令搬移国库存金”,因此对蒋氏父子一再催办黄金密运事宜置之不理、一再拖延。1月28日,以央行常务理事身份在上海继续筹划黄金密运的俞鸿钧,密电蒋介石“请经国兄催办”.这催办对象,指的正是刘攻芸。到2月3日,俞鸿钧再次致电蒋经国称“沪存金银已洽刘总裁迅运,此间事务,大体就绪”,可知俞鸿钧终于说服刘攻芸。


    2月6日,空军运输大队所属南京明故宫机场、上海江湾机场运输机队同时起飞,载着55.4万两黄金直奔台北松山机场。至此,南京国库已然清空,上海国库则只留了20万两。而台湾已有约300万两。


    等李宗仁发现国库黄金被搬空,已是2月17日,距他就职总统近一月。他也没能把黄金运回大陆,直至1949年4月23日李离去后,上海滩街头也已一派临战气氛。负责守卫大上海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除了率30万大军,支撑半壁河山,还有一项秘密任务:运出上海库存剩余的20万两黄金及22万上海守军中的6万中央军嫡系。


    5月中旬,蒋连续给汤发了5封亲笔信,信中明确指示,“除在沪维持金融之必要数之外,行留黄金2万两,银元100万元。”亲笔信之外,蒋又派俞鸿钧从香港飞抵上海密会汤恩伯。随后,汤亲笔留字条,要央行“除暂存留黄金5000两,银元30万枚外,其余存于指定之安全地点”.所谓安全地点,指的就是台湾。时间紧迫,船舰有限,汤决定动用可信赖的军方舰艇和招商局船只。


    汤调动的运金船,除招商局的“汉民轮”外,还有军方舰艇“美朋号”和“中基舰”,同时还满载了军人和眷属。两天两夜后,终于装运完毕,上海城内已出现零星解放军先头部队。而“汉民轮”更迟到5月19日黄昏,才离港,还没到吴淞口就挨了一颗炮弹,幸未命中,掉在船旁水里爆炸,被迫停止行驶。第二天拂晓,才在两艘军舰护航下重新启锚。


 

 

首批黄金成新台币发行准备金

 


    5月28日,上海解放。而据上海当时的地方志资料记载,在国民政府离开之后,整个上海所有银行里的黄金加在一起,只有6180两,占当时原有国库黄金不到1%.


    上列第一批200多万两黄金运台以后,到哪儿去了呢?最大一笔是1949年6月15日,陈诚与俞鸿钧受蒋介石指示,从“央行”拨还台湾银行的80万两黄金及1000万美元外汇做进口贸易资金,发行流通了与金圆券没有任何联动的第一批新台币(这就是新台币最初发行额2亿的准备金),并以1:40000兑换旧台币。同时下令,停止金圆券在台湾流通。


    但最初台湾民众对于运来大量黄金一事半信半疑。为了证明政府有足够的黄金发行准备,陈诚委由台湾衡阳路的一众银楼开办黄金储蓄存款,也就是新台币可以换黄金。


    作为新台币发行准备金之外,这批黄金也是国民党政府初到台湾时艰难岁月中的支点,据丁雯静考证,“政府”来台初期几乎所有的支出,都仰赖黄金:军队薪饷、每4年的经济计划及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等。


    当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复行视事”、对着民众挥手微笑时,其实正心头苦涩:一触即发的两岸战事、60万大军的给养,正快速吞噬着运台黄金。周宏涛在回忆录中称“消耗存金最大宗为军费,平均每个月需拨付18万两”.到1950年6月,台湾库存黄金已只剩三个月存量。


    朝鲜战争却在此时爆发,美国转向支持台湾国民党政权,第七舰队加入协防台湾任务,随后,又恢复了为期15年的对台经济援助,援助总额高达15亿美元,台湾的财政窘境终告摆脱,同时也迎来了有雄厚财力支撑的经济起飞。


 

 

大陆运台黄金,退出历史舞台

 


    1950年6月,蒋介石下令将大陆各地运回台湾、集中在军需署库房的黄金,全数缴回“国库”.此前,由鼓浪屿秘密金库运来、存于吴嵩庆个人户头的黄金,一直游离于“国库”之外,成为蒋事实上的“小金库”.随着“小金库”撤销,成功协助台湾度过艰难岁月的大陆运台黄金,也终于退出历史舞台。2008年5月,国民党的卢秀燕、廖正井、罗明才、罗淑蕾等4名“立委”在“央行”副总裁杨金龙的陪同下,前往文园“国库”参观发现,当时库存的总数1361万两黄金(价值新台币7000亿元),被安静地放置在架设整齐的玻璃柜上,所有的数量和黄金含量,都清楚标示,其中108万两从大陆来的黄金,自1950年6月入库后再未动用。据《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1949年,熊十力隐居在番禺
  • 1949年蒋介石末次检阅黄埔:笼络学生 粉饰太平
  • 1949年美国95%以上报刊认为杜鲁门已成“死鸭”
  • 蒋介石有多少私人财产?
  • 蒋介石“外逃”瑞士真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