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帝陵石刻旁有矿堆 齐明帝陵石碑被涂漆

时间:2015-01-29 08:01来源:大西北网-江南时报 作者:黄勇,南塬飞雪 点击: 载入中...

    俗话说“丹阳的麒麟,南京的辟邪”.原来,南朝萧齐、萧梁两代历史上昙花一现,连头带尾秉政不过70来年,虽然皇宫均在建康(今南京),却都和丹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近日,记者驱车百余里,赶至丹阳一探南朝齐、梁这些帝王的陵墓。这篇先介绍南齐石刻及其主人与南京的渊源故事。


 

 

五灵于一身,南齐神兽石刻最精美

 


    1500年前的齐梁两代的开国之君,都姓萧,本是族亲;先世均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附近),东晋初偕北方士族南渡,在今丹阳立足。按照叶落归根的传统习俗,故里丹阳也成了齐梁两代帝王以及帝后驾崩后的陵寝之地。


    “主题南京”网的老邵介绍,这些陵墓分布在丹阳狮子湾、仙塘、前艾庙、金王陈村、烂石垅、三城巷、水经山等山村、田野之中,其中有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齐明帝萧鸾兴安陵、齐武帝萧赜景安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以及金王陈村、烂石垅、水经山、三城巷等已经无从考证而失名的陵墓,共12处。另外,在萧梁河两侧还有一对巨型石刻,应该是齐梁陵区的入口标志。


    “南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23年,且南京几乎没有南齐陵墓的石刻。”老邵介绍,南齐陵墓石刻中的神兽是南朝石刻神兽中最为飘逸、精美的。凡是皇帝的陵寝石兽,其造型生动流畅,并雕满凤羽麟角的精美花纹,尊称天禄、麒麟。“帝王认为上天赋予自己的祥瑞至高无上,所以将自己陵寝的神兽汲取麒麟、凤凰、龙等五灵于一身。”而置于王侯的陵寝石兽,则大多是没有纹身和角的辟邪,造型上也明显不同。如水经山南齐失考墓,和后来萧梁时期、现位于栖霞等地的萧融墓、萧憺墓、萧宏墓、萧恢墓、萧秀墓、萧景墓等石兽,神韵上虽气宇轩昂,但造型要敦厚拙朴得多,而且都是短粗肥大,稳重庄严,好像是大象、狮子与雄鹰的结合体,体现的是一种忠厚与神武。


 

 

开国皇帝的泰安陵文革中被炸毁

 


    南朝刘宋除了刘裕、刘义隆,“气吞万里如虎”和元嘉之治兴盛了一段时间以外,其他子孙要么是自相残杀,要么是奢侈腐化、荒淫无度。公元479年,建康城(今南京)迎来了南北朝时期继刘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第二个朝代--南齐。


    史料记载,萧道成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四世孙,他少有大志,喜怒不形于色,深沉静默,常有四海之心。他甚至夸下海口说,让其治理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可惜他只在位4年就病死,葬于泰安陵。


    著名文物专家、前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朱偰曾在泰安陵遗迹前对两只石兽残躯拍照,作以下记实:“萧承之永安陵而西,逾冈陇可百步,地名赵家湾,有已毁之石麒麟二,一已失其首,腰身间断;其他一兽,亦丛残不全,惟首尚在,半埋丛芜中……”


    不过老邵介绍,令人扼腕的是,泰安陵这两座本已残缺不全的石刻神兽在“文革”动乱中被炸毁。如今,只有丹阳博物馆还保存有疑似泰安陵的石刻残件。


 

 

景安陵最受推崇,一旁却是大矿堆

 


    南齐的麒麟中,最受众多文物爱好者推崇的是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的石麒麟,因为其刚弱并蓄的腾骧动感设计最为生动。


    史料记载,齐立国之前,萧赜随其父萧道成东征西讨,颇立战功。记者在丹阳某针织公司北方不远处,一处如小山的大矿堆旁,找到了这处石刻。东侧天禄,身长3.15米,高2.l米,其雕刻非常飘逸,兽身窈窕修长,长颈细腰,堪称有龙之英武,凤之隽秀;稍短的四足向外斜撑,显示出特有的稳重。此外,头部、颈部、背部、翼部的装饰繁富,增添了华贵之气。雕刻技法则多用圆刀法,并综合运用了圆雕、浮雕和线雕等。而芦苇另一侧的麒麟,残破得只剩下了躯干,但丝毫没有影响它的气质。也许是它的残存的缘故,反而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然而一旁的矿堆距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不足5米,且还在运输、加工之中,不得不让人对丹阳的文物保护工作提出质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均有一定范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在该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至今尚存疑

 


    根据老邵的指点,记者得知丹阳“中华齐梁文化旅游景区”中三城巷的石刻群最为集中,而且较容易寻访到。果然,记者至丹阳某西服厂,不久就在西北侧的田野中寻到了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


    史料记载,萧鸾自小父母双亡,是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之侄。萧道成曾待之如同己出。然而,萧道成的长子文惠太子早亡,萧鸾篡位后,大杀齐高帝、武帝的子孙。萧齐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因此迅速激化,此时又值北魏孝文帝举兵南下,内外交困的萧齐很快就为萧梁所代替。


    记者看见,兴安陵石刻约3米长的石兽全身略作“S”形,双翼作两缕如帚状卷曲长羽,脊背上从头至尾雕有串珠状凸饰,躯干长毛纹对称分布于两侧呈帚状,腹部复衬以羽翅纹,通体和谐华美。不过,这处石刻前的荒草刚被人烧过,会否殃及池鱼,让人着实捏了把汗。而文保碑上竟然有人用蓝漆写着“收树 139128XXXXX”.


    这处石刻的墓主也一直存有异议。学术界不少人认为,其雕刻艺术风格,更近梁代,而且北边就是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更倾向其为梁代帝陵。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