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实“唐十八陵”过半数配有窑场 为馒头窑

时间:2015-02-05 10:05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文化报 作者:冯国 点击: 载入中...

    据新华社消息 随着陕西省富平县宫里镇唐代窑址的持续考古,专家们发现这处窑场的窑炉数量达500余座,可谓目前所知唐代规模最大的砖瓦窑场遗址,并且确证了闻名遐迩的“唐十八陵”中半数以上在陵园附近配有烧制砖瓦的窑场,从而为古代中国的陵园规划和建筑史等提供了新资料。


    据了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95年首次对这处称为富平桑园的窑址进行考古调查,局部试掘时一组呈“品”字形的窑炉遗址出土了鸱吻、兽面砖等唐代建材。到2012年时进行详探,发现在唐代定陵南侧9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有13组砖瓦窑,估计总数量超过500座。


    根据2013年至2014年对该遗址的考古发掘计划,考古专家在6组窑炉遗址区域共布方18个,考古发现了保存完整的窑炉、取土与初加工土料的场所、坯泥堆积坑和窑后排水设施,了解了窑场烧制中的分工情况。


    专家发现,除最南端的第五组3座窑为平面“品”字形分布外,其余的窑均呈两两相对式、南北方向延续的布列,相对的两排窑间为长条形的操作通道,平面像蜈蚣的形状。囿于村庄打破,勘探显示每组窑的长度不等,最长的窑组长达280米,分布窑炉多达78座。


    根据考古揭露出的26座窑炉,专家发现皆是马蹄形半倒焰式馒头窑,主要由窑门、窑室(火膛、窑床)、吸烟孔、烟室、烟囱等组成。让人意外的是,在已发掘的窑炉中有两座窑壁上发现修建窑炉时工匠留有文字,还有部分绘画作品。


    同时,考古人员还发掘了一个操作通道,发现通道为拱顶式过洞。其掏挖过程中,应是边挖边进行筛土加工,通道兼做取土场地与原料初加工的场所。由此推断,整个窑场的修建与使用顺序,则是从北向南发展,制坯、烧制和挖新窑同时进行,掏挖出来的土同时作为原料,操作通道同时作为原料初加工的场地。


    近年来,陕西加强了唐代帝陵的考古工作,包括陵墙、下宫、司马道、石刻、窑址等文物信息日趋丰富。专家认为,随着唐定陵南侧确证发现大型窑址,闻名遐迩的“唐十八陵”中有11座都在其附近发现有窑址遗存。虽然其数量不等,但与唐定陵同位于富平县的唐丰陵附近也发现至少3座砖瓦窑,进一步证明修唐陵时就近建设窑场应当是通常模式。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南京挖出两座古代“馒头窑” 造型似水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