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为何成为地雷战高手

时间:2015-02-25 09:43来源:大西北网-池州日报 作者:张港 点击: 载入中...

地雷战

 

    《地雷战》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电影之一,但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禁要问,当时的中国北方庄稼汉怎么能够将地雷制造得如此精妙、运用得如此神奇?鲜为人知的是,在华北地雷战中,有一批科学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员为地雷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冀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大平原,没有山脉、湖泊,被日军重点驻兵的三条重要铁路包围着,又靠近日寇统治中心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成为开展游击战最为艰难的地区。 1938年春,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八路军急需枪支弹药。在这种条件下,抗日军民被逼出了地雷战这个适合冀中平原的战法。可是,问题又来了,一没有人会造地雷,二缺少造地雷的器材、原料。这个时候,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吕正操想到了科学家,他找来了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张珍。


    张珍原名张学渊,曾在辅仁大学化学系当过教师,他认识不少北平、天津的爱国技术专家。几经周折,张珍联系上清华大学的熊大缜(又名熊大正)。了解冀中情况后,熊大缜找到导师叶企孙。叶企孙先生是清华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是中国物理学事业的铺路人。吕正操司令员派张珍到北平时,叶企孙先生正在天津养病。熊大缜是叶企孙最看好的门生,也是他的助教。这时,叶企孙正准备让熊大缜去德国深造,熊大缜也正准备完婚后远行欧洲。但熊大缜听说八路军准备开展地雷战的事,兴奋异常,决心放弃出国机会、推迟婚期,到冀中抗日炮火中去。当他征求老师的意见时,叶企孙毫不犹豫地说:“国难当头,国事为重。”


    熊大缜的行动带动了一大批北平爱国热血青年学子,好多人跟熊大缜一起去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冀中根据地。不久之后,熊大缜被提升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以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以及无线电研制工作。在熊大缜、汪德熙(后成为新中国核化学化工事业主要奠基人)的领导下,冀中根据地的炸药厂也不断壮大,到后来竟建成了一座拥有2000多工人,能制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弹、复装子弹、掷弹筒弹,能修理各种枪械的大型兵工厂。


    随着战斗的深入,叶企孙又派学生从天津冲破日军封锁线运来电表、白金丝等必要物资。熊大缜等人也弄到了大批制造炸药所需的原料。有了地雷,冀中军民如虎添翼。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等神奇的战法,打得日军日夜不宁、心惊胆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揭秘: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毙伤日伪两万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