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囊谦藏黑陶“复活”记

时间:2015-03-02 10:30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罗云鹏 点击: 载入中...

    已近不惑之年的白玛群加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人,据考证,流传于囊谦的藏传黑陶制作工艺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黑陶器皿,而延续至今的藏传黑陶制作技艺极为罕见。


    上世纪90年代,囊谦县吉曲乡山荣村年逾70岁的老艺人扎旺还传承有藏族黑陶古法工艺的消息让从小就热爱泥塑、陶艺的白玛群加动了心思,“23岁那年,我们县里开了一个大会,为扎旺老人挑藏黑陶传承人,几经筛选,我才成为唯一的徒弟”.现在,白玛群加成为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囊谦藏黑陶传承人、囊谦县阿久家族泥塑第十一代传人。


    白玛群加介绍,囊谦黑陶以玉树康巴人文习俗、文化符号、宗教图腾等为素材,原材料选用当地纯净细腻的红黏土和黏土石,经手工捣碎成末,然后筛选、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纹等环节,再采用“封罐”、“熏烟”、“渗碳”工艺,经十余天烧制才能收官,每一件陶器的器形差异与变化的掌控全凭制陶艺人的感觉与经验。


    尽管已经引进了粉碎机等机器设备,但白玛群加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筛取泥料,“先辈们流传数千年的技艺和秘方,不敢乱来”.为全面恢复囊谦藏黑陶的传承,白玛群加于2006年成立了藏族民间黑陶工艺公司,打破传统教授方式,在保护、传承制陶手艺的同时,带动当地牧民学习手工技艺,增加其收入。


    “目前,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扶持,经我们阿久家族整理保护的藏黑陶品种已由原先的13个增加到了105个,且每个品种都申请了外观设计国家专利”.


    白玛群加回忆,从一开始租地、扎帐篷从事黑陶加工,到发展至今拥有6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117名员工。“学徒经过简单培训后便可以拿到每月6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最高的每个月可以拿到6000元报酬。”


    24岁的尼玛扎西从事黑陶制作已经有近10年时间,现在是厂里最好的技工,按照产量,他每月能挣近4000元工资,“有了这份工作很满意”.


    目前囊谦藏黑陶已销至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基地年销售产品100多种、2000余件。2014年11月,白玛群加又注册成立囊谦藏黑陶文化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每一件藏黑陶,都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囊谦藏黑陶在我们这辈人手里开始‘复活',做好这些不仅是义务,更是一种修行。”白玛群加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