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清代牌坊构件现南京 出现原因是不解之谜

时间:2015-03-04 09:39来源:大西北网-金陵晚报 作者:于峰 点击: 载入中...

    南京城南某处公园有一条绿道,其中一块铺路的石头,上面竟然写满了字。


    读者黄先生向媒体爆料,这是一块清代道光十五年,也就是1835年的“石碑”,距今快有两百年的历史了。


    有趣的是,这块石碑的“老家”应该是在山东,为何出现在南京,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铺路石”上写满字“

 


    市民黄先生日前到城南某处公园锻炼,在绿道上步行时,他发现脚下一块铺路石与众不同。“其他的铺路石都是黄色的石头,形状不规则,这块石头近似长方形,文字较为清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碑!”


    碑上的文字大部分较为清楚,有七十多个。记者和黄先生一一释读,将这些长期被人们踩在脚下的文字辨认出来:


    “给银建坊应如该抚所请 准其旌表 俟 命下之日行 令该山东巡抚、学政转饬该地方官 给银三十两自行建坊 以旌门闾 其该县节孝祠内题名设位?处 照定例遵行等 因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


    黄先生告诉记者,根据文字可以判断,这是一块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的石碑,讲述了地方上建造牌坊这件事情,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可惜的是,石碑有几分残缺。


 

 

记录的事情和牌坊有关

 


    中学语文老师孙先生告诉记者,碑上的文字是以朝廷对省级官员的口吻写的,是批准山东巡抚的请求,命令山东巡抚、山东学政转告某县地方官,批准他们自行建造牌坊,同时拨给经费白银三十两。所建造的牌坊可能是贞节坊,也可能是孝子坊。同时,朝廷要在该县的节孝祠内设立牌位,表彰这个节妇或者孝子,使其受到后人尊崇。时间落款是道光十五年十二月。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为了宣扬封建道德,常常建造牌坊,来表彰贞女、烈妇、孝女、孝子等,这些节孝牌坊曾经遍布中国大地,但留存至今的却已经不多了。


 

 

“老家”应该在山东

 


    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发烧友“云龙”告诉记者,严格说来,这也不是一块残碑,而是一座牌坊的构件,是牌坊的“次间横枋”,或者称为“字牌”.既然有“次间横枋”,说明该残件所属的牌坊,并不是只有两根柱子的“单间坊”,而至少是有四个柱子的“三间坊”.


    从字牌上的文字还可以看出,这座牌坊是一座“恩荣坊”.“云龙”说,中国古代敕建的牌坊一般分为“御赐”、“恩荣”、“圣旨”三个等级,“御制坊”是指皇帝下诏,皇帝自己出钱建造的牌坊;“恩荣坊”是指皇帝下诏,地方出一部分钱,国库出一部分钱建造的牌坊;“圣旨坊”是指地方申请,皇帝批准然后由家族自己出钱建造的牌坊。字牌上文字提到了地方出钱,可见这应是一座“恩荣坊”.


    有趣的是,从文字上看,这座牌坊的建造,有山东巡抚、山东学政参与其中,“巡抚”是明清时期掌管一省军政的地方大员;“学政”则是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的官员。这说明,这座牌坊的“老家”是在山东,但字牌却出现在了南京城南,着实令人费解。


    日前,秦淮区有关部门已经知道了这块牌坊构件的存在,并安排专人对这件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进行了回收。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南京城墙“颗粒归仓”:今年已回收散落城砖8万块
  • 南京普德寺遗址出土“金光大道” 琉璃瓦铺就
  • 美籍华人向南京捐飞虎队珍贵史料 重现战争岁月
  • 南京地下首度发现唐贞观年间官墓群 系江南地区罕见
  • 南京百年文保建筑被拆改仅罚20万 处罚过软引质疑
  • 南京大学藏宋拓孤本王羲之墨迹摹本《大观帖》亮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