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致礼国庆诗

时间:2015-03-09 08:01来源:大西北网-人民政协报 作者:杨建民 点击: 载入中...

    陈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也是我党我国的重要领导同志,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诗人。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对国庆之日,当然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生前,曾写出多首歌赞国庆日的诗作,以表达庆贺或瞩望未来之情。内中情感的深切,非一般诗歌作者所能企及。这里,我们择选陈毅元帅在国庆日或国庆期间所作部分诗歌,来看看这位开国元帅是怎样表达自己国庆情怀的。


    《开国小言》


    1949年10月1日,陈毅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在毛泽东升起国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举行了阅兵式后,陈毅在天安门城楼即兴赋诗一组《开国小言》:


    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


    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


    天安门上望,京阙焕新采。


    亿众大革命,流血三十载。


    天安门上望,红旗翻作海。


    万岁涌潮来,军民真主宰。


    元首耀北辰,元戎雄泰岱。


    群英共检阅,盛业开万代。


    人民庆开国,宇内浸狂欢,


    幽燕秋花发,从此岁不寒。


    革命久从戎,顺利不自期。


    盛典今眼见,此生信不虚。


    奇景要大作,开国待雅言。


    拙句何足数,避席让群贤。


    这组诗作,激荡情怀固然极为突出,可谦逊之态,通过”开国待雅言“、”避席让群贤“等句子,同样表达得格外分明。这是深知开国艰辛、建国不易的将军的肺腑之言。


    《游柏林失不雷河》


    1954年,陈毅在参加了天安门的国庆典礼后,又率团去柏林参加了民主德国(东德)成立5周年国庆典礼。在此期间,陈毅作诗多首,其中一首《游柏林失不雷河》(注:失不雷河今译施普雷河)形制很有特色。此处略加引述:


    柏林城外,失不雷河。星期假日,游人云罗。同志十余,伴我游河。


    轻舟直放,白鸥来迎,时起时落,数十成群。左环右绕,毫不畏人……


    河水深广,艨艟轻掷。河岸修整,亦多弯曲。杂花生树,波光映堤,吸烟钓鱼,最称闲适……


    游湖尽兴,弃舟穿林。林深树广,幽径纵横。林尽登山,高塔相迎……乐声徐起,起舞纷纭。四邻高歌,歌不知名。


    我不知歌,君歌为何?我若能歌,应歌此河。此河此河,曾踞修罗。狂涛兴起,人间战祸。历史转捩,人民掌舵。扞卫和平,战犯万恶。记取教训,今当胜昨!


    此诗用中国古老的四言诗体,写作的却是他国湖光山色,表现了新中国领导人的开放思想,以及两国共同社会性质形成的认知,庆贺他国国庆,反映的却是自己的心情。


    《有志者事竟成》


    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陈毅写出一首歌赞北京大型建筑工程的白话诗《有志者事竟成---建国十周年北京建筑工程巡礼献辞》,发表在当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全诗颇长,我们这里仅略举数节,以见风貌:


    人民大会堂,/真伟大,真辉煌。/只有人民的大民主,/才产生这样的大会堂。/看那旧世界的狭窄、衰败,/它每况愈下,/它不能这样做,/它也不敢这样想!


    革命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联结成一座巨大的宫殿。/历史文物展览,/从仰韶文化起,/直到如今。/全部历史被一条红线贯穿着,/就是人民不断争取进步,/最后到人民总翻身。


    ……


    我们必将提高到共产主义的水平。/不管帝国主义者如何咒骂,/我们仍然坚决地走群众路线,/向着强国的目标前进。/你听,中国的古话多么动人,/它说:”有志者事竟成!“


    此诗对北京十年来的重要建筑给予由衷歌赞。多少年来,中国一直是落后贫穷的形象。此时,这些宏大建筑矗立北京,直观地充溢了人们的精神自信,使人们看到了实绩,看到了希望和发展前景。故此,陈毅也操起了自己并不怎么熟识的白话诗,大约因为其形式自由,表达更为丰富,可以包含更浓厚的情感吧?


    《十年大庆》


    除去《有志者事竟成---建国十周年北京建筑工程巡礼献辞》这首白话长诗,当年10月1日这一天,陈毅参加了首都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大典。在参与阅兵和看了群众游行后,他再次命笔,作《十年大庆》二首:


    (一)天安门


    十年喜上天安门,如海旌旗气象尊。世界面临大改革,神州手转莽昆仑。亚非常庆新开国,欧美谁招失业魂?红遍东方真理在,列宁早已细评论。


    (二)长安街


    长安大道放光华,东是朝暾西赤霞。


    巨厦摩天惊突兀,巧工遍地斗奇葩。


    九州跃进新生力,万国衣冠友谊花。


    革命长征第二步,会当宇宙泛仙槎。


    对国家的发展和成就,由衷欣喜;当然,认为西方已经无处”招魂“,是”夕阳西下“时节,也是基于当时的情势和宣传认识局限。


    《长城词》


    1961年,是中国外交十分活跃的年份。作为外交部长的陈毅,这一年除去出访,在国内接待他国友好人士或使节,有时真忙得不可开交。当年国庆期间,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多次会见了外交使节之外,陈毅还陪同参观游览。当时来中国访问,同时庆贺中国国庆的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陛下及夫人,不仅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会见,还在10月2日,由陈毅陪同,前往八达岭长城与明定陵、长陵及明十三陵水库参观。国庆期间,一边陪同外国元首,一边参观祖国山河,陈毅的感慨,自是与众不同。他随即写下二首《长城词》,表达这种自信、自豪的心情:


    (一)


    八达岭上望天渺,长城逶迤万峰小,如此江山真美好。


    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团结了,瀚海戈壁将变宝。


    (二)


    此地屡见血殷红,登临凭吊感慨中,阴霾尽消见碧空。


    青山到处有牧童,羊群卷地白蒙蒙,听他歌唱《东方红》。


    革命者的诗词,总能从寻常事物、景物,见出宏大历史演进步履,从细微处体会人们在时代中的作用。


    《感事》


    1964年国庆期间,社会主义阵营连续发生两件重要事件:一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下台;另一件是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很快,身居要职的陈毅写出一首《感事》:


    历历眼前事,/突兀上下台。/爆炸天不坠,/造孽地难埋。/为群荣雁奴,/作伥耻鹤媒。/历史最公正,/判决终到来。


    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丰盈皆大喜,/毁谤等尘埃。/科学尖端上,/文艺革命排。/世界临变革,/中国大风雷。


    中国老一代革命者,精神上总是充满理想主义激情,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他们都是积极乐观,永不言退,永不言败的。


    《题西山红叶》


    1966年,是中国”文革“动荡开始之年。虽然当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依然召开庆祝国庆大会,可整个社会的气息不同了。在这样的”气压“下,陈毅写出了数首堪称绝唱的展示心境之作《题西山红叶》: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逾浓。


    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


    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


    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


    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


    诸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


    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


    ……


    这一组诗作,写于狂风暴雨的”文革“之中。其中理想的高贵追求,通过”红叶“的意象,多侧面地呈现出来。意志之坚定,精神之豪迈,难能可贵。没有长久而丰富的革命历练,决然不能在此时写出如此”大气“之诗。


    《放言五首》


    陈毅再次做国庆诗,是在他即将辞世的1971年。当年林彪及家人出逃,在温都尔汗摔死。10月1日国庆节前夕,中央传达了这个消息。大病中的陈毅获知之后,翻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放言五首》,让夫人抄录下来,并交儿女们阅读以获得启示。这里我们依据《陈毅年谱》(人民出版社)试录其中一首,来看看其中包含的历史认知信息: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该诗通过多个例子,说明要认识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是需要相当长时间严峻考验的。这在当时自然暗指对林彪其人的认识,可在今天仍然包含有对认识事物,认识人必须要有长期性的启示。


    不久后的1972年元月,一代元勋陈毅逝世。国庆之日,再也读不到他那健朗、明亮的诗作。


    (作者系陕西省汉中市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陈毅曾检讨: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
  • 陈毅巧治“仙家”
  • 1938年陈毅险被日军俘获 遭日军包围如何脱险
  • 建国后陈毅推崇康生 要儿子拜其为师
  • 陈毅与张茜的最初相识一见倾心 寄写情诗
  • 风趣的陈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