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谈获“雨果奖”:有幸运成分 以平常心对待

时间:2015-08-27 08:01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点击: 载入中...

刘慈欣

 

   北京时间23日下午1时许,一个颇令中国“科幻迷”振奋的好消息传来: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据称,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稍晚,刘慈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获奖有着很大地“幸运”成分,“这固然对科幻文学输出美国有重要作用,但要说能否提升‘国内对科幻文学的关注',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谈《三体》获奖: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 要以平常心态对待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奖项,有人称之为“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与“星云奖”一道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不少媒体在报道中提及,《三体》此番获奖,堪称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不少科幻迷在网上祝贺刘慈欣获奖。网友“Something君”写道,对于国内科幻类小说而言,《三体》是一个标杆,并称“如今能在西方得到承认,实则一个巨大的进步”.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则在微博写下了这样的祝贺之语:“荣耀属于大刘,属于所有热爱科幻的人们,也属于雨果奖与科幻本身。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人类意义的最好证明。”


    面对一面称赞、祝贺的声音,刘慈欣说,获奖当然高兴,但他是以一个很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情,“能得奖,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三体》译者刘宇昆对获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今年的’雨果奖‘其实有些遗憾。”刘慈欣透露,由于一些组织之前“拉票”的活动,把这个奖项搞得很复杂,同时,也与各个派别的斗争、博弈有关,“一部分很有实力的作品就在斗争之中给弄下去了。你看,甚至它的短篇奖、中篇奖都是空缺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刘慈欣认为自己的获奖有很大的幸运成分:“当初我的作品甚至都没有获得提名,是原入围作家马可·克罗斯的退出,给了《三体》一个机会”.

 

谈科幻文学:在国内仍处在“边缘化”状态 将创作长篇小说


    早在获得“雨果奖”之前,《三体》便已十分受欢迎:获得多位国内外作家的好评、被改编为电影……但对《三体》的流行和影响力,刘慈欣此前曾表示,《三体》是一个偶然现象,别人很难重复,他自己也很难重复。


    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刘慈欣表示,那是因为科幻文学在中国国内始终处于一种很边缘的状态。甚至可以说,除了美国,科幻文学在其他国家的地位都是如此,“原因很复杂,我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但绝不是什么’没有科学文化基础‘之类的理由”.


    “’雨果奖‘在美国影响力很大,能得奖,对中国科幻文学输出到美国的确能起到重要作用,但要说能否提升’国内对科幻文学的关注‘,所起到的作用不大。”刘慈欣有些无奈地表示,这主要由于“雨果奖”在国内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几乎仅限于搞科幻文学的小圈子之内。


    并且,刘慈欣认为,目前我们科幻文学的首要任务也不是“输出美国”,而是要先在国内发展起来,“要写好科幻作品,有故事性当然是一个必要标准,其他方面也要多加考虑”.


    “我正考虑写一部长篇小说,已有初步构想。”刘慈欣也谈到了以后的创作方向,“获奖我当然很高兴,但自己心里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多多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就是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科幻阅读的春天在哪里
  • 刘慈欣:《三体》获大奖虽非偶然 但只是个案
  • 刘慈欣:中国科幻需要桥梁
  • 中国科幻文学路还长
  • 科幻作家刘慈欣称中国科幻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 科幻作家刘慈欣:《三体》成功是个偶然难复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