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寺明清石雕遭破坏长“斑” 游客调侃像“白癜风”

时间:2015-10-23 08:01来源:大西北网-绵阳晚报 作者:张登军 点击: 载入中...

    一尊明代的石羊,头上却多了不少铜钱大小的斑点;一尊清代的石马,额头到鼻子却多了一条白晃晃的凹槽……近日有热心市民向本报反映,称绵阳碧水寺内有一些石雕文物遭到人为破坏,现状堪忧。


    记者昨(19)日从碧水寺管理部门获悉,相关情况目前已上报市文保部门,具体措施尚待进一步研究。

 

石雕长“斑” 游客调侃像“白癜风”


    近日,记者来到碧水寺探访,发现寺中的石马、石猴、石羊三尊石雕文物人为破坏的痕迹较为明显。


    记者看到,这三尊石雕文物一字排开,立在碧水寺观音殿外左侧与坝子相连的台阶处。在观音殿左侧外墙,还悬挂着“文物保护区域”字样的提示牌。石马头部两侧,有不少直径约1.5厘米到2.5厘米的斑点,从额部到鼻孔上段,则出现了一条浅槽,上端还粘贴着一枚硬币。马腹两侧,还有人贴着纸剪的马,上面写有“李某贵”的名字。


    石猴、石羊的头部、颈部同样有大小不一的斑点,一位游客看后,调侃称“看起来像白癜风”.

 

“伤痕”何来? 多因游客祈福所致


    这三件文物身上的“伤痕”是如何出现的?碧水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称,这些都是游客人为所致。


    据介绍,由于很多游客为了“祈福”,习惯用手去摸这三尊石雕文物,还有的则在石雕上粘贴硬币,“时间长了,粘贴硬币的人多了,文物本体就出现了这些斑痕。”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杜绝类似情况频发,他们将尽快在三尊石雕文物附近安装警示牌,并安排人员对游客进行劝导。此外,还有人建议将这三尊石雕文物搬迁到文物库房或就地封闭保护。


    “我们希望游客能善待文物,尽量手下留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情况目前已上报市文保部门,但具体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三件文物    其实来头不小


    碧水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碧水寺内的石马、石猴、石羊三尊石雕都是明清时期的文物。


    据介绍,石羊、石猴是明成化年间绵州进士金献民墓前的翁仲,其年代确定为明代。因当时绵阳还没有文物库房,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两件文物在上世纪80年代被搬迁到碧水寺观音殿外存放。石马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从绵阳近郊一乡镇被发现后搬到碧水寺的,其年代为清代,雕刻工艺精细。当时,石马搬迁到碧水寺时四腿残损,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修复,在前腹加钢筋作为支撑。


    绵阳文物部门一位知情人士称,由于上述文物搬迁到碧水寺的时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因此没有进行评级鉴定,但其作为文物的身份确定无疑。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碧水寺明清石雕遭破坏长“斑” 游客调侃像“白癜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