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立冬办“扫盲班”

时间:2016-01-07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古代,立冬不仅是进补的日子,也是“扫盲”的时候。


    古时的教育机构,从中央的太学、国子监等,到地方上的州学和县学,层层具备。不过,哪怕是最基层的县学,入学者也多半是一些身负功名的秀才,或者成年人,以考科举为目标。可若非志在科举,仅仅是出于“扫盲”,又该往哪儿去?


    像如今这般的“九年义务教育”,古代没有这个说法。在古时,肩负“义务教育”之责,旨在“扫盲”的,就是私塾了。有钱的人家,自己请先生,办个私塾,家族内的子弟都可以来读书。普通的人家,则将孩子送到村或乡的私塾里读书。可若是一贫如洗,无力让孩子长年累月读私塾,又不想让孩子日后目不识丁,该怎么办?


    也有办法的,就是在立冬这天,把孩子送进“冬学堂”.


    所谓的“冬学堂”,就是在冬天举办的学堂。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对于穷人家来说,家里的几亩田地就是一家的生计所在。孩子虽小,也能帮点小忙。在其他的季节里,春天得播种,夏天得耕种,秋有秋收,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让孩子去读书?唯有到了冬天,一年的辛劳落下了帷幕,进入了农闲时节,这才有空让孩子去识几个字。


    这“冬学堂”,要读多长时间?照如今的说法,就是一个学期都不到。从立冬这天进去,到腊月十五结束,总共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到了腊月十五,就算是从“冬学堂”毕业了。读过了“冬学堂”,虽算不得读书人,但起码也和“文盲”脱钩了。


    当然,三四个月,能学到什么知识,这不用问也知道。无非是读读三字经,学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字,不至于目不识丁,仅此而已。而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冬学堂”不耽误农忙,且花费少,也能帮孩子认得几个字,也就足够了。不过,这样的“扫盲班”也曾出过“名人”,比如李莲英。


    李莲英幼时家贫,无力读私塾,所以被家人送进了“扫盲班”.不过,李莲英察言观色的本事,从小就已露苗头。在“扫盲班”,他每天都第一个到,在别的同学到来前,就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天冷,他总是第一个来生炉子。放学了,别的同学都回家了,唯有李莲英总不忘留下来,替先生烧火暖炕,这才回家。


    这样的学生,能不讨人喜欢吗?李莲英因此格外讨得“冬学堂”的先生欢心,先生也愿意多教一些知识给他。当然,李莲英八面玲珑的本事,更多的还是在环境中磨炼而成。


    据《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人冬天穿什么御寒
  • “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 烈日炎炎古人如何避暑?锦衣五重仍轻薄透凉
  • 古人怎么过大暑天
  • 古代足球也疯狂
  • 古人写日记始于何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