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与“裳”有何区别

时间:2016-01-19 14:5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古时衣服上曰衣,下曰裳。上衣,省称“衣”,以障蔽身体。


  《说文•衣部》:“衣,依也。”段玉裁注:“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裳”,亦作“常”,是专用于遮蔽下体的服装,男女尊卑均可穿着。


  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窄,所以一件下裳通常需用七幅布帛拼合而成,前三后四,样子像一幅腰围,另在腰部施褶,褶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两侧还各开一道缝隙。


  两汉以后,裳渐由裙取代,惟在贵族祭祀和朝会时穿着的礼服中保留遗制。《后汉书•舆服志下》:“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


  裳与裙大致相同,惟裳被制成两片,彼此分离,一片蔽前,一片挡后,上用布带系结于腰,裙则多被做成一片,穿时由前围向臀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衣”、“裳”连用,往往泛指衣服。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古代“衣”与“裳”有何区别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