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江和司马光斗富

时间:2016-04-01 08:01来源:大西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两个很著名的人物,一个叫宋江,另一个叫司马光。


    司马光是个政治家,同时也是个史学家。他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和宋哲宗四个皇帝手下做过官,堪称四朝元老。他还花了小半生时间编写一部规模庞大并且非常严谨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为传统史学做了伟大的奠基性工作,功勋卓着、光耀千古。


    宋江可算不上政治家,也没写过什么书,但他同样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司马光死后没几年,宋江以流寇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率领他的同党肆虐河北、横行山东、攻城略地、打家劫舍,直到最后被官军打败并收服。如今我们在《宋史·徽宗本纪》、《宋史·张叔夜传》、《宋史·侯蒙传》以及宋代文人撰写的一些笔记文献里,都可以读到他的“光荣事迹”.


    当然,我们最熟悉的宋江仍然是文学家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打造出来的那个艺术形象:出身小吏,在山东郓城县当押司,江湖人称“及时雨”,后来落草为寇,去梁山泊做了头领,几次打退官军围剿以后,又主动受朝廷招安……


    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朋友心目中,司马光是真实的,宋江却是虚构的。虚构的艺术形象跟真实的历史人物本来并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但是今天我们偏要比较一下,偏要让小说与戏剧里的宋江跟历史上的司马光斗一斗富。


    家世对比


    我们知道,宋朝虽然完全摧毁了隋唐时还残留的门阀制度,严格按照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吏,但是由于恩荫制度的保留、举荐制度的存在,出身士大夫家庭的考生在教育环境和科考经验上远远优于平民子孙,官员的后代仍然比平民的后代更容易做官。例如清官包拯的父亲包令仪是行尚书虞部员外郎;大改革家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通判江宁府;最多产的诗人陆游往上数三代都是高官,以至于他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就能获得“登仕郎”的官衔。也许有人会提出反例--欧阳修和黄庭坚都是幼年丧父,但是请不要忘记欧阳修跟着做官的叔父长大,同时他的岳父胥偃又是个有头有脸的京官;而黄庭坚则跟着做官的舅舅长大,同时他的岳父孙觉也跟朝中大佬个个交好。


    司马光之所以叫司马光,是因为他是父亲在光山县做县令时生的(参见清人陈宏谋修订的《宋司马文正公光年谱》)。


    宋江的家世又是什么情形呢?跟司马光绝对没法比,因为他爹只是山东郓城县的一个富裕农民或者中小地主,地地道道一个平民。


    薪水对比


    司马光的仕途整体顺利,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随即被礼部尚书招为女婿,然后又在大臣庞籍(在戏曲《杨家将》和《呼家将》里,此人被丑化为大奸臣)的提携下步步高升,年纪轻轻就进人事部做官(判吏部南曹),继而当上国防部副部长(枢密副使),直到宋哲宗即位后当上宰相(参见《宋史·司马光传》)。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高薪养廉时代,官职越高,福利越惊人。司马光做宰相时,月薪300贯,月粮100石,每年又能定期领到一大批绫罗绸缎,此外还有岗位补贴(职钱)、餐饮补贴(餐钱)、燃料补贴(薪炭钱)、养马补贴(刍粟)、保姆补贴(傔人衣粮)等进账(参见《宋史·职官志》)。把这些统统加起来,年收入在3万贯以上。过去形容一个人有钱,常说“家产万贯”,其实司马光一年的收入就有几万贯了。


    宋江一年能有多少薪水呢?应该说一文钱都没有。


    在《水浒传》里,宋江锒铛入狱以前一直是个押司。押司是什么官?根本不是官。宋朝的县衙里面,职位最高的是县令(或称知县),其次是主抓治安的县尉,再其次是给县令做文秘工作的主簿,主簿下面设几个分管户口、财税、司法和土地的主案,主案下面才是押司,押司下面又常设几个副手,一般叫“录事”或者“贴书”(跟阎婆惜通奸的那个小吏张文远就是贴书)。按照宋朝的职官制度,主簿已经是最低级别的官员了,主簿以下的主案、押司和贴书统统属于吏员。


    古代把官和吏分得很清,官有俸禄,吏却被当成劳役,一般情况下只提供服务,不能拿工资。王安石变法后,为了防止基层人员贪污,朝廷曾经把吏员纳入到财政开支的范畴,可惜给的薪水太少(每月最多几贯钱),而且只在枢密院等高级衙门里试行,还没有普及到县衙。所以宋江宋押司虽然在郓城县呼风唤雨、手眼通天,却是个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的编外人员。


    二人斗富谁会赢?


    比家世,宋江远远不如司马光。比薪水,宋江更加不如司马光。俩人斗富,谁会赢?自然是司马光完胜。


    可是宋江在《水浒传》里助人为乐,挥金如土,出手非常大方:第一次见武松,送了10两银子;第一次见李逵,也送了10两银子;第一次见到卖艺的病大虫薛永,送了5两银子;李逵在江州琵琶亭打伤唱曲的宋玉莲,他掏出20两银子给宋玉莲父母……如果宋江没有收入,他靠什么来支撑这么大的开销呢?


    宋江究竟有多少钱,《水浒传》没给具体数目,我们不便妄猜,不过单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他很有钱:阎婆惜母女投奔他,他随手就在县衙旁边买了一幢楼房安置阎氏。宋朝房价是很不便宜的(参见拙着《千年楼市:穿越时空去古代置业)。宋江腰包要是不鼓,岂能毫不犹豫就敢买下一所房子?


    再看司马光,薪水虽高,却清廉得要命。父亲司马池去世时留下一所老宅,他不要,送给了哥哥司马旦;宋仁宗在世时赏给他1000贯财产,他把一半分给了贫穷的舅舅,另一半捐给了国家,自己丝毫不留;他手头只要有多余的钱财,就拿出来办书院、救济贫民;他的结发妻子病逝,却没钱安葬,只好卖地筹款;他去世以后,朝廷派人整理遗产,发现家无余财,枕头旁边只有一本书(以上均参见苏东坡给司马光写的小传《司马温公行状》)。


    由此看来,司马光真跟宋江斗富的话,败北的不是宋江,而是他自己……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司马光地窖著《资治通鉴》
  • 司马光的节俭观
  • 汉代丞相公孙弘猪倌出身
  • 宋江去江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