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树才:翻译总是对原文的增加或者减少

时间:2016-11-02 08:01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点击: 载入中...

 

    10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翻译工作坊·第三季--跨越语言的诗意:2016中外诗人对话百年新诗与互译”活动在北京举行,安妮柯·布拉辛哈等多位中外诗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提到诗歌翻译,诗人、翻译家树才说,对于诗歌而言,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另外一个形式、一种从原文出发的创作形式。


    在翻译工作中,由于诗歌的意韵等特殊性,一般会认为是比较难翻译的体裁。诗人李少君表示,自己的作品《傍晚》先后被三个人翻译过,反而让它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傍晚》描写我喊散步的父亲回来吃饭的情形。他们的翻译让我感受到,这首诗可以理解成我跟黑暗在争夺我的父亲,我可以用语言把我的父亲从黑暗中解救出来,这是我以前没想到过角度”.


    对于这个翻译感悟,树才认为,对于原着意味来说,翻译一向被认为是“减少”了什么,但李少君的经验有效的质疑了这一点,“这让我们看到,翻译有可能也是‘增加'.或许可以说,翻译总是对原文的增加或者减少”.


    女诗人吕约也参加了这次翻译工作坊的活动。她觉得,刚开始互译的时候,自己和国外的诗人、翻译家们都觉得对彼此的语言很陌生,“翻译的过程就是我们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面,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对方诗歌的本质和风格”.


    “首先,我们互相阅读作品,然后交流提问,有时候会具体到一个词语。这让我感觉像是用汉语重写和再创造一首诗。”吕约笑着说道。


    荷兰桂冠诗人安妮·费赫特表示,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则是帮助翻译的一个工具,“我们在翻译吕约诗歌的时候,也会讨论一些很有趣的问题,这是一种理解的艺术”.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诗人树才:翻译总是对原文的增加或者减少
  • 洛阳现春秋时期陆浑戎部落墓葬 已与中原文化融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