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除夕舞会

时间:2016-12-02 08:01来源:大西北网-人民政协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中央警卫局为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举办的周末舞会,是不少亲历者私下常谈的话题,也是局外人很想知道的事情。

    “文革”前的中南海里有两个娱乐场所,一个是春藕斋,一个是西楼餐厅。春藕斋便是开国领袖们举办周末舞会的场地,偶尔也放电影。

    1955年元旦过后,春节来临。除夕吃罢早饭,我们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乐队接到紧急通知,要我们元旦在北京饭店参加演奏的人员,于9点准时赶到总团会议室开会。

    9点,会议准时开始,气氛非常庄重。总团团长张非向我们布置任务说:“今天向你们下达一项极为光荣、极为重要的任务,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好。但是,现在还不能给你们说任务的具体内容。”

    简短的动员会结束之后,李湘林队长立即带领我们迅速赶回到乐队驻地,整理检查所用的乐器。他还传达上级的命令说,今晚演奏,要求一律穿便服。

    当天下午4点半乐队食堂开饭,5点就赶到排练室集合。在那里,军区保卫部乔科长、文工团总团保卫干事及乐队领导,一起检查了我们准备携带的所有乐器、乐器盒、乐器套等。乐队的班组长还相互进行了检查,连队员穿的大衣和内衣的衣兜也翻了个遍,水果刀、指甲刀、打火机、火柴等都被掏了出来,不准带在身上。检查结束后,我们执行演奏任务的20多人,加上从舞蹈队、合唱队挑选出来的七八位女演员,于6点多钟登上了在大门外停着的一辆破旧大轿车(事后知道是中南海管理局的车)。车子开了一会儿,便到了中南海西门。经过警卫简短的盘问,车子从西门一直往东,开到了南海边停下。我们随即下车,被领进了门楣上方挂有“春藕斋”匾额的大房子。

    这是一座大约200平方米的长方形古建筑,厅内雕梁画栋,古香古色,灯火通明,彩灯高悬,装饰得朴实自然,看得出是一个临时布置的跳舞场所。陪同前来的军区保卫部乔科长神秘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你们知道我们今晚来到什么地方了吗?告诉你们,这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的地方。你们今天晚上的任务,就是为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首长们服务。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光荣!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圆满完成好党交给你们的任务。”大家听了领导恳切的动员,心情十分激动。

    一切就绪后,我便坐在扬琴旁再一次认真调音。晚上6点三刻左右,我看到陈毅元帅、贺龙元帅等率先走进舞场,舞厅内开始热闹起来。大约刚过7点,我听到门口一阵骚动,有人小声地说:“来了,来了……”我急忙抬眼向门口望去,只见,走进春藕斋舞厅的是朱德总司令及其夫人康克清大姐。这时,舞厅安静了下来,灯光也变暗了些,我们乐队开始演奏。我记得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抗日出征歌》,第二首舞曲是《南泥湾》。随着悠扬的乐曲,朱总司令和康大姐开始翩翩起舞,在跳舞中老两口还不时地说着什么。当他们旋转到我们乐队前面时,常常亲切地望着我们乐队。他们真诚的微笑和示意,像一股暖流直达我们演奏员的心房。

    我听战友们说,朱总司令来跳舞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他跳舞时对音乐节拍的感觉稍差,不管是什么步伐的乐曲,他都是不紧不慢地按着自己的节奏走,加之年纪较大,每支舞曲他都只围着舞厅转一圈就会坐下休息。后来,我们总结了经验,给朱总司令伴舞,所选乐曲要短些,以民乐为主,以节奏较慢的慢四步、平四步乐曲为主。在演奏中,我们不是要求朱老总跟着音乐节奏走,而是我们的鼓手跟着他的步子走。因此,朱老总对我们乐队的演奏十分满意,他老人家跳得也特别开心。

    9点半左右,小舞台对面的门突然打开,刘少奇和王光美进入春藕斋。他们快步走到朱老总坐的沙发前,笑容满面地伸出双手向朱老总及康大姐拜年问候,感情十分亲密。这时,我们的管弦乐队替下了民族乐队,继续演奏。我是民乐队扬琴演奏员,又是管弦乐队的小提琴演奏员,和我一起成为多能演员的还有方生、靳囚、吴光祖、黄家峰、王永振、赵学仁等同志。我们这些同志从17点到凌晨4点,不停地演奏了长达10个小时,虽然很辛苦,但感觉很幸福。当乐队响起了轻松愉快的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小路》等舞曲时,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双双起舞。这时我看到,朱总司令、康大姐悄悄地走向衣帽间,由警卫员陪着离开了春藕斋。

    刘少奇夫妇一起跳舞的次数要比其他几位领袖多些。他们俩舞姿潇洒协调,配合默契,还不时地亲密交谈,有时还会旋转到舞池中央转两圈或三圈,跳出一些花样来。晚上10点多钟,周恩来总理突然从侧门进入舞厅。邓颖超不喜欢跳舞,所以没有跟来,我们团选来伴舞的几位女舞蹈演员便一拥而上,争着和总理跳舞。这时候,舞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乐队奏响了《多瑙河之波》《杜鹃圆舞曲》和探戈《鸽子》《宝贝》,还奏响了欢快的《春节序曲》等,把节日气氛推到了最高点。

    23点40分左右,舞厅里突然响起一片掌声和欢笑声,接着便听到有人高呼:“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我看到毛主席是从北门走进春藕斋舞厅的。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纷纷迎上前去,向毛主席致以拜年问候。毛主席也高兴地挥舞双手高声问候大家:“过年好!大家过年好!”

    这时候,现场工作人员示意我们开始奏乐。我们民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浏阳河》,第二首是《湖南花鼓戏》牌子曲。毛主席的第一场舞是和江青一起跳的。江青当时还没有担任什么公职,又很少与新闻媒体接触,所以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并不是太多。江青虽然是个跳舞高手,但在跳舞中很少有笑容,很少说话。我们直观感觉,毛主席和江青的舞跳得并不是很协调。那晚,毛主席身穿一套浅灰色旧中山装,脚上穿着已经脱色、露出白色褶纹的棕红色皮鞋。毛主席和江青跳了一曲之后,就与我们团舞蹈队和歌唱队的女队员跳了。这个时候,我看到毛主席就像父辈对待自己晚辈那样亲切,那样自然慈祥。经过乐队面前时,毛主席还总是抬头望着我们,透露出对我们的关爱和谢意。(据《人民文摘》)

    渣滓洞里的春节联欢会

    表现狱中春节联欢会的绘画作品《狱中迎春》

    1949年的春节,在重庆渣滓洞监狱,200多名“政治犯”在春节这一天走出牢房,他们互相拥抱狂欢,他们挥舞镣铐手舞足蹈,他们互赠礼品激励斗志,他们写诗作词相互鼓励……

    在被称为“人间魔窟”的渣滓洞监狱,“政治犯”们在欢庆之余还成立了“铁窗诗社”!

    这是革命志士在敌人集中营里的一次政治示威,这是身经残酷折磨的志士不屈意志的一次能量释放,这更是一次对即将到来的新社会的尽情赞美和无限期望。

    渣滓洞监狱是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行辕二处的特别看守所,这里关押的主要是1948年川东地下党组织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失败被捕的人员,以及川东地下党《挺进报》因发行出现问题被叛徒出卖的人员,总计200多人。

    1949年的春节联欢会,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一次有准备有预谋的狱中政治斗争,主要有这样几个背景:

    一是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通过狱中的报纸、广播和从特务嘴里不断传到狱中,汇集成一个强大的声音,胜利就在眼前,蒋家王朝就要灭亡了。

    二是1948年12月15日,龙光章(合川人)病死了,牢里空气很沉重,每一个难友都觉得生命毫无保障,连应有的医药都没有,因此发动绝食,要求追悼……在最困难的集中营里,这次斗争是相当成功的,难友写出了许多用草纸做的挽联、黑纱、纸花,充分表现了灵活的创造性和团结的斗争精神。这次斗争成功,为更大规模的狱中斗争--春节联欢会做了准备和预热。

    三是与难友一起坐牢8个多月的李文祥突然叛变,给狱中同志以极大的打击,同志们的情绪一度相当沉闷。罗广斌的狱中报告中记录道:“新年以前,听说李文祥叛变,各室开了检讨会,又写出大量慰问函件、诗、文给李妻熊咏辉,鼓励她、支持她。后来她明确表示不会叛变,而且以后要和李离婚。一方面是熊的坚持,另一方面,集体打气,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春节要到了我们再来搞一次联欢会

    1949年1月17日,是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悟同志死难1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狱中所有同志都停止了放风时的娱乐活动,包括在牢房里唱歌、作诗,大家都希望以沉默来表示对彭咏悟的哀悼和对江竹筠的安慰。

    许多难友都认为这一天江竹筠会悲伤地待在牢房里。放风时到了,大家默默地走到院坝中散步,他们都把眼光投向女牢房,不去惊动悲伤的江竹筠。

    可是,大家突然看见江竹筠衣着整洁、情绪饱满地走出牢房,主动与各位难友点头、挥手、打招呼。所有人都迅速向江竹筠靠拢,他们没有看见一个哭哭啼啼的江竹筠,却看见一个坚定的女战士。他们把钦佩的眼光投向江竹筠,让她感到一种温暖。

    江竹筠不在忧伤中沉默,坚强地面对现实的乐观精神使难友们受到极大鼓舞!大家又高兴了起来。这时,不知是哪位难友说了一句:“春节要到了,我们再来搞一次联欢会!”立刻有众多的难友附议。于是,为了欢庆解放军取得的胜利,为了打破因为出现叛徒而形成的沉闷气氛,更为了要抒发压抑已久的革命豪情,狱中同志决定利用春节到来的时候,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大联欢。

    于是,一场秘密筹备春节大联欢的活动悄悄在各牢房里展开了。

    曾经在渣滓洞监狱当看守的黄茂才回忆说:“据说1949年的春节联欢会,他们男女室早已做好准备,事先他们有人曾向管理员黄纯清要求在大年的初一日搞春节联欢会。”(见黄茂才:1997年11月20日《关于春节联欢会》一文)

    大家决定,每个牢房都要有节目,而且都要别出心裁!

    男牢房的共产党员、《新民报》记者陈丹墀、电力公司职员周显涛、杨虞裳和开县县中教员、川东地委员刘祖春等人在精心创作诗歌……21兵工厂工人余祖胜将平时捡回的废牙刷用石块慢慢地、轻轻地敲打成一小节一小节的小块,武胜县农民协会负责人张鹏程、因《挺进报》被捕的张永昌、胡有猷和地下党员电力公司职员刘德惠、袁尊一、何忠发,民盟成员张孟晋等人帮忙,将一小段牙刷柄在地上打磨成一颗颗红心……地下党宜昌特支书记、《大公报》的陶敬之、蜀都中学教员张文江、岳池小学教员左国政、万县和成银行经理李承林等在编写对联……地下党员蓝蒂裕则独自一人,在构思写一首能够留给儿子蓝耕荒的诗……有的牢房设计“翻筋斗”、有的牢房小声学唱歌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罗广斌更是用双脚甩动脚镣,创作“踢踏舞”……

    最有创意的是女牢房,女牢房的地下党员彭灿碧和小学教员左绍英、中学校教员张静芳、小学校长邓惠中、万县小学校长李青林和马秀英、江竹筠、杨汉秀等在仔细地商量,一定要在联欢会上出彩。她们用被面、床单和红丝带以及牢房里凡是能够装扮的物品尽量地装扮自己,要表现一组让男同胞眼睛一亮、大饱眼福的集体舞……

    为了保证能够召开春节联欢会,春节的前一天,胡春浦做当天值班特务管理员黄纯清的工作,向他保证“决不出乱子”.但是,春节的当天却又是看守黄茂才当班,解放后他在一份材料中记忆:

    适逢春节这一天是我担任值日。从我的观念思想还是倾向让他们轻轻松松愉快过好大年初一这一天。我很早起来就把风门给他们打开了。我在院坝里散步。后面女室曾紫霞就叫我说:“小黄,今天是年初一,让我们搞文娱活动吧。”当时我没有马上答应,我说:“你们不要忙,我去了解徐组长今天往城里去不?”待我到徐家打听得知,他们一家人都要到城里去。我心想只要徐走了,所长今天肯定不会到所里来的。当时看见其他管理员和班长都溜进城里去了,于是我很大胆地回来对曾紫霞说:“你们把早饭吃了再搞活动吧。”等他们吃完饭后,我把他们的风门全部打开了……

    冲出牢房尽情欢唱

    嘹亮的《正气歌》(注:文天祥词)声拉开了春节联欢会的序幕!这声音是那样的清响、是那样的有情感、又是那样的自信。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难友们鱼贯走出牢房,有的唱着狂奔、有的跑跳着挥舞、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更有的击碰铁镣、敲打手铐……那金属碰撞声与发自肺腑的叫喊声,与《国际歌》声汇聚交响在一起,显示出狱中革命者“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的巨大能量!

    联欢会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了。

    首先是每个牢房之间相互交换纪念品:余祖胜用牙刷柄做的一颗颗红心传到了每个难友手中;用草纸画的有镰刀、斧头、红星、和平鸽的“贺年卡”在每个牢房的战友间相互赠送;一张小纸片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祝同志们春节愉快!楼一室的全体同志向大家拜年!”的话语传送给大家;一张罐头盒商标纸背后写着:“熬过冬天,迎接春天;越过高墙,穿过云端;高山仰止,黎明来兮。”

    接着,难友们在牢房门口开始贴上春联。有的上联是:洞中才数月,下联是:世上已千年,横批是:万象更新。有的上联是:歌乐山下悟道,下联是:渣滓洞中参禅,横批是:极乐世界。有的上联是:两个天窗出气,下联是:一扇风门伸头,横批是:乐在其中。

    渣滓洞有的看守读了这些春联以后,十分不解,这天天坐牢,哪还有什么乐在其中、极乐世界啊?看着戴镣铐、手铐的“政治犯”如此狂欢、作乐,他们实在是不明白。他们站在门口看着,边看边摇头边发出不可思议的感叹!

    这时,罗广斌冲到院坝中间有节奏地抬起脚,用脚铐重重地撞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大家不断为他鼓掌,也有的学着他,一起跳这“踢踏舞”.袁德朗、荀明善、陶敬之、左国政等人在放风坝翻起了“空心跟斗”,他们头顶地、脚朝天,好不欢欣。

    难友的记载

    据罗广斌《关于重庆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和狱中斗争情形》的报告中记载:“新年,又是一次灵活的斗争场合。球赛时,队员穿着绣有‘自由’二字的背心,各室利用放风的机会表演节目,早上全体唱洞歌--《正气歌》(各室预先约定),最后女室杨汉秀利用她的社会关系,正式要求所方准许女室表演,所方同意了,结果竟是一场化装的秧歌,弄得所方哭笑不得。”

    联欢会进行到下午的时候,一阵清朗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从女牢房中飞越而出,女难友“随着欢快的歌声,踏着轻盈的步履”跳出牢房,她们“浓妆淡抹,翩翩起舞,丝光被面的彩裙,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见渣滓洞脱险志士傅伯雍《春节联欢会》一文)

    女牢房迎接解放的舞蹈是刻意精心准备过的,曾经在渣滓洞监狱关押过的小说《红岩》刘思扬的原型、刘国志的恋人曾紫霞在《战斗在女牢》一文中写道:

    最能显示出渣滓洞欢乐的场面是《红岩》小说中描述的春节大联欢。这次的大联欢的确是出乎意料的成功。女牢为这次联欢做了它能做的一切,也由于这次的联欢而尝到苦果。

    女犯为能让文娱表演为全渣滓洞欣赏,想尽了办法,出主意、办交涉,要黄茂才把所有牢房门打开,让所有难友在牢房外看,楼下八间屋前的台阶坐得满满,楼上的围着栏杆,这真是像搭的戏台,只是表演台在下边。

    女牢的化装表演是精心打扮的,李青林拐着腿喜气洋洋走出来,邓惠中手里提个空的豆瓣筒也扭起来。花衣服、绸被面,狱中所有的最耀眼、最漂亮的东西都一齐动员出来了。她们在院坝里扭着秧歌,唱着“正月里来是新春……”她们跳得那么整齐、唱得那样动情,那优美动人的样子使人决不相信她们会是女犯!她们为扭这场秧歌在牢房里练了又练。当她们的节目获得全牢长时间的鼓掌,她们看到男犯人那欢乐的面孔时,她们扭得更欢了,欢乐使个个女犯都变成了天仙!

    我久久不能忘怀这春节大联欢,有人问我跳舞时是不是头上打了红蝴蝶结,我说那是小说,同我不沾边。我跳舞时是在脖子上围了一条鲜红的小围巾,它是国志给我留下的唯一纪念。

    这是一次有着重大意义的联欢会,是集中营里的一次政治大示威,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一个看守的记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胜利推进的消息,使狱中难友们忘记了自己是在监狱!看守黄茂才在回忆材料中说:

    ……他们都高高兴兴涌出牢房,并开始每个牢房互相赠送礼物……然后他们开始按每个牢房准备好文娱节目活动,从楼上依次进行,他们表演节目各式各样,如跳土地、耍魔术等,上午没有结束,下午继续进行活动,最后是女牢表演,更精彩,她们将自己五颜六色的被面拆下来披在背上有秩有序到院坝里扭秧歌,并且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呀”.当时楼上楼下拍掌大声叫:“好呀!好呀!”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管理员谢伯衡从城里回到院坝,听见他们在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谢伯衡就问我:“你为什么让他们唱解放区的歌曲呢?”我当时回答他说:“我没有听见他们唱什么歌曲。”后来他向所长反映了这件事,不久所长叫我到他办公室大骂了我一顿。问我初一那天搞了些什么?如果徐处长知道了,是要受严重处理的,并警告我,下次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就要严重处理。1949年11月我被资遣,联欢会也是其中因素之一。(注:见黄茂才资料)

    成立“铁窗诗社”

    在春节联欢上,压轴的节目是每个牢房仔细讨论商定的,宣告“铁窗诗社”的成立。

    这是为了开展狱中斗争的一个秘密组织,这是革命志士春节最大的喜庆之事,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令人毛骨悚然的监狱里的一次强烈迸发。那一天,几乎每个人都有“作品”问世。现在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唱和诗有6首。

    傅伯雍当年在狱中创作了《入狱偶成》:“权把牢房当我家,长袍卸去穿囚褂;铁窗共话兴亡事,捷报频传放心花。”

    歌颂光照、追求自由,为人类美丽幸福的未来描绘光辉的图景。一种崇高的信念,鼓舞和激励着他们。在他们身上所显示出的坚忍和执着、无畏和高昂,正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品质。

    因川东武装起义于1948年6月在开县被捕的中共下川东地工委委员杨虞裳当年唱和的诗是:“英雄为国就忘家,风雨铁窗恨磕牙;革命成功终有日,满天晴雪映梅花。”

    1947年3月被捕,殉难于“11·27”大屠杀的刘振美烈士创作的唱和诗是:“誓歼国贼野心家,生命何须问子牙;乐观主义心无畏,坐对铁窗吐笔花。”

    1948年因《挺进报》事件被捕,殉难于“11·27”大屠杀的白深富烈士创作的诗是:“只为祖国不为家,消灭群凶与爪牙;正气歌声震寰宇,要叫铁树开红花。”

    1948年因川东武装起义被捕、殉难于“11·27”大屠杀的艾文宣烈士当年创作的诗是:“别妇抛雏不顾家,横眉冷眼对虎牙;深知牢底坐穿日,全国遍开胜利花。”

    狱中的难友许多都是学者、文人,他们才华横溢、诗文均佳,虽然身在牢中,却经常赋诗作文,或自娱情志,或激励难友,或歌颂未来。许多文化不是很高或并不善于诗文的难友也以诗歌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这一天,难友吟诗朗诵,抒发胸臆。

    在1948年因搞军运被捕、殉难于“11·27”大屠杀的张学云烈士,当年创作的诗是:“对敌斗争靠大家,酷刑难熬紧咬牙;蒋贼兵败末日近,坐穿牢底戴红花。”

    诗是烈士保持革命气节的自我激励,诗是烈士憧憬未来的激情,诗是烈士超越自己的崇高精神展现,诗更是烈士绝不屈服的一种决心。

    因《挺进报》1948年被捕、殉难于“11·27”大屠杀的古承铄烈士,当年创作的诗是:“在战斗的年代,我宣誓:不怕风暴,不怕骤雨的袭击。一阵火,一阵雷,一阵狂风,一阵呼号,炙热着我的心:脑际胀满了温暖与激情。我宣誓:爱那些穷苦的、流浪的、无家可归的、衣单被薄的人民;恨那些贪馋的、骄横的、压榨人民的、杀戮真理的强盗。我宣誓:我是真理的信徒,我是正义的战士,我要永远永远,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战!”

    他们的诗篇是身处危难之境,面对屠刀和牢狱的坚强之作。凭着对理想的信仰,展现出崇高的气节和伟大的人格,以信仰的力量摆脱了形形色色的欲望,以诗的创作去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春节的愉悦!

    1947年因“小民革”案被捕,殉难于“11·27”大屠杀的何雪松烈士,当年创作的诗是:“乌云遮不住太阳,冰雪锁不住春天,铁牢关住了战士的身子,关不住要解放的心愿。不怕你豺狼遍野,荆棘满山,怎比得,真理的火流,革命的烈焰。看破晓的红光,销铄了云层,解放的歌声,响亮在人间。用什么来迎接我们的胜利?用我们不屈的意志,坚贞的信念!”

    他们很少被称为诗人,但每一个革命烈士本身就是一篇无比壮丽、无比伟大的诗章,每一个革命烈士都是一朵盛开的“绚丽的血红的花”.

    因《挺进报》事件被捕、殉难于“11·27”大屠杀的何敬平烈士,当年创作的诗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注:以上诗见《黑牢诗篇》)

    很多诗篇的作者在黎明之前倒在了敌人血腥的枪口之下,他们没有看到蒋家王朝的最后覆灭,没有呼吸到日夜盼望的新中国自由的空气。但是发生在1949年春节的渣滓洞监狱革命者的大联欢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毛泽东为谁划过船?
  • 毛泽东纪念堂为何选址天安门广场
  • 毛主席发型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 毛主席与邓稼先谈鸡兔同笼:不怕它们打架吗?
  • 北京饭店店名谁题写?
  • 毛主席曾评现代京剧《红嫂》:玲珑剔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