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积石山石海:史前一万年的大自然神秘搬运

时间:2011-12-28 02:53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大名鼎鼎的鲁班石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小雷

 

石海的粗粝硬锐之美

 

黄草坪的柔情万种

  “石海”位于积石山县积石民俗村西南侧,呈河滩地带,距县城大约3公里。这里自然景色奇特,滩内磨圆度较好的大小石头遍地。有若万羊云集。据专家考证,距今1.2万年至1万年间,第四纪末期冰川四次移动形成的,是典型的冰川漂砾,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7月12日,在临夏市去往积石山县的路口,路标指示牌却写着“吹麻滩”,司机刘师傅说,吹麻滩其实就是积石山县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有时真的要思谋半天呢!

  从临夏县到积石山县大河家沿途全线都在修路。吹麻滩,坐落在小积石山东麓,距兰州大约217公里,它是一条远古冰川运动造成的狭长谷地,宽约1公里,长约20公里,是积石山最大的一条川道。

  我们所要去的“石海”也在这片谷地上。

  用岑参的诗句“一川碎石大如斗”来形容我们眼前恰如其分,河滩上像是在开奇石运动会。“天哪!哪来的这么多石头?”有游人发出惊呼。在草丛灌木间,一块块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白石早已探出身形,似乎在向我们攒聚而来。

  到石海,首先要看的就是鲁班石,其实不需要你特意探寻,它硕大无比的体形、渊 岳峙的气场让人不由自主地来到它面前。

  粗粗观察,这块巨石呈长条形,至少长8米,宽约5米,高有3米左右。攀爬到它的顶部,发现站三十人一点不成问题。

  站在鲁班石上,眼界果然开阔,所见果然是茫茫石海,鲁班石如艨艟巨舰浮沉其上。

  在积石山的民间,有关于“鲁班石”的传说:很早以前,炳灵寺僧侣云集,香火鼎盛,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但滔滔黄河割断了南北交通,要过黄河天险,只能靠皮筏摆渡,船翻人亡事故时有发生。鲁班得知,决心修建一座石拱桥,但黄河边造桥石头奇缺,于是,他骑着神兽,带着干粮到处寻找。一天,他来到积石峡,发现满山都是造桥的好石料。便选好石头,择定黄道吉日,做好造石准备,于农历五月初五午夜,他左手提神斧,右手握仙鞭,运起神功,点石为羊,以就此起运。

  拂晓时分在吹麻滩上一眼望去,满滩都是密密麻麻的羊群。这情景恰被一村姑看到,她大声惊呼:“快来看啊,一滩的石头在跑!”未等她的喊声被别人听到,满滩羊群竟变成块块石头。

  鲁班此时正站在一块巨石上念念有词,见此情景,一屁股坐在巨石上,望着满滩的石头,郁闷得仰天长叹。鲁班离开吹麻滩后,巨石上留下跌坐的尘痕。他的神兽和干粮也变成石头,和这块巨石一起向后人诉说神奇的故事,这块巨石在民间从此叫鲁班石。

  其实并不是传说中鲁大师精通了“五鬼搬运术”,而是身边的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营造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

  石海景区提供的宣传册上说这些石头是珍贵的冰川地质遗迹——冰川漂砾。

  从字面上就能感觉到冰川的“搬运术”远远超过了我们想像的极限,它不仅能将冰碛物搬运到很远的距离,还能将巨大的岩块搬到很高的部位。据科学文献说,欧洲第四纪大冰川曾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巨砾搬运到远离千里之外的英国东部、德国、波兰北部和苏联东欧部分。冰川还有逆坡搬运的能力,把冰川从底处搬到高处,西藏东南部一些大型山谷冰川,把花岗岩的冰碛砾石抬举高达200米。

  那么区区一块鲁班石也不在话下。

  观察河滩上的乱石,我们察觉不到它的特异之处,而专业人士则会目光灼灼,在《地质勘查导报》题为《兰州积石山冰川漂砾》一篇文章中有相关描述。“其一,每块石头都有1到2个磨光面,平平展展,如打磨一般;其二,许多石头的磨光面都布满了小沟槽,这是冰川擦痕;其三,在一些群石当中,会发现一条条被半埋的似羊背状的巨石,这些巨石呈长条状,大都朝东北方向,这就是羊背石;其四,在巨大的石头上面都会发现象研磨的光滑凹面、凹槽,这就是冰川刨坑,或冰川刨面。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