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达瓦 从小工匠到老师傅

时间:2011-12-28 06:40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拉萨古建筑公司内,有许多传统建筑巧匠。在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许多古建筑维修工作中,他们都有参与维修。丹增达瓦出师名门,他的师傅在上世纪50年代参加过罗布林卡新宫的建造,而如今丹增达瓦自己也已经成为了西藏古建筑公司里的一名高级传统建筑工匠了。

  ■文/图 实习记者 丹增平措

  丹增达瓦已经50岁了,在拉萨古建筑公司里,他这一辈已经是老师傅了。小时候,家人送他到学校读书,而调皮的丹增达瓦却一直希望能找工作多赚钱,他回忆说:“自己的父母给了我上学的机会,但我更希望能快点找到工作,因为当时社会的经济水平比较低,赚到一点钱就能很开心,就这样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机会。”丹增达瓦当时15岁,参加了社区的建筑工程,当了一名小石匠,一天能挣到9毛钱。

  放弃了学业,在工地里当石匠的丹增达瓦很是开心,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工地里的老师傅好心地对他说:“你还年纪小,学什么东西都好学,还是去学点技术比较好,不然这样会糟蹋自己的将来!”在工地里老师傅的指导下丹增达瓦逐渐走上了一条正路,他开始跟从师傅,一起参加了许多的大工程建设。

  丹增达瓦参加的第一个正式性的工程是扎什伦布寺的维修,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维修墙体与墙基等,但更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西藏传统建筑工艺。因为西藏的寺庙极具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参加寺庙的维修是最好的实践,而且也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和接触西藏的传统建筑工艺。丹增达瓦很是感慨地说:“我很感激我的师傅,我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而师傅又像父母一样给了我另一条正道。”

  丹增达瓦逐渐学到了许多传统建筑工艺,靠着自己的努力他成了自己师傅的接班人,参加了更多的大型维修工程。桑耶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古格遗址等维修工程,他都参与过。文革期间的桑耶寺曾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墙基和围墙都严重损坏,如今围着桑耶寺的围墙,都是丹增达瓦他们重新盖起来的。也在上世纪80年代,他在古格遗址呆了很长时间,维修和重建了当时山上的城堡和庙堂,在这些维修过程中他也学到了许多的新东西,对于这些经历,丹增达瓦很是难忘。

  “您到拉萨的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问一下当时这些古建筑是谁维修的,都会知道我的名字!”丹增达瓦很自信地说道。的确,布达拉宫的两次维修,还有罗布林卡内古建筑等等,所有维修工程都有他的影子。而且,八廓街的很多古院没有他没参加过的。丹增达瓦很专业地说:“当时的布达拉宫从外面看起来像是没有问题,但其实因为年久失修,到处都有险情。布达拉宫的许多墙基基本上都是需要换的,有些地方很幽暗,伸手不见五指,但我们还是一个个地把那些蛀了虫的柱子都给换了。罗布林卡里所有的古建筑也是我参加维修的,那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工作也很满意。”丹增达瓦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对自己能参加这些维修工程更是感到自豪无比。

  如今在拉萨古建筑公司内老一辈师傅已经不在,丹增达瓦已经成为了古建队里屈指可数的“大师傅”,自己也有了不少徒弟,对自己曾经的经历他都记忆犹新,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但他也创下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对未来,他也充满着热情,现在丹增达瓦已经50多岁了,也快要退休了,但如果身体允许的话,他还要把自己的事业继续的干下去。

  辉煌的职业生涯

  八廓街再认知

  之

  极具传统古建筑风格的楼亭。

  年近半百的丹增达瓦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成就感。

  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

  丹增达瓦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从外表看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个很朴素的人。虽然丹增达瓦现在是古建队里一个比较有名的师傅了,但现在的成就也是他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曾经的一名小工匠成为一名大师傅,不仅靠的是深厚的底功,更主要是靠做一个有品格的人才能实现的。

  对自己的成就丹增达瓦归功于师傅,师傅对自己的培养他很感恩,而他对做人的道理他要感谢自己的父母。虽然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不乏对知识的敬仰和对自己的素质教育。没能坚持完学业全归罪于自己年幼时太“调皮”,“我没有很高的学历,不能怪罪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了我学知识的机会,是我自己没能把握。但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我现在的素养完全是我父母对我的给予,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更有意义。”

  丹增达瓦对自己的事业很执着,对他来说,当一名建筑师不仅要有实力,更需要有很高的道德素养。“参加古建筑的维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不仅是对祖先辉煌业绩的延续,更是对后人的一个交代。如果我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踏实,那么过不了多久古建筑又出现问题的话,将会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每次参加维修工程,丹增达瓦都会守在自己的工地里,虽然培养了许多有实力的徒弟,但他还是放不下心,他认为自己已经习惯了,不在工地上他心里就不踏实,更担心徒弟们出错造成问题,从他这种对工作的负责态度上,可以感受到他独特的品格。

  丹增达瓦的主要任务是对古建筑的维修,特别是那些古老寺庙的维修更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才行,因为寺内有许多不可移动的文物和壁画等。在丹增达瓦眼里,最困难的是在维修过程中,如何在不破坏文物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最佳的效果。他很忧心地说:“在维修古庙时,墙上的壁画是最大的难题。有些维修需要掀开房顶,我们会在墙壁上披上塑料袋来保护壁画,但有时天公不作美,先是刮风,后是下雨。塑料袋被吹走后,壁画就遭到风雨的吹打,这让我们既无奈又心痛。”很多时候,每次晚上下雨刮风,丹增达瓦都是彻夜难眠。

  现在丹增达瓦已经快到退休的年龄了,在古建队期间虽然有很多工程队邀请他,但他担心这样会影响古建筑维修工作,所以每次都拒绝了。丹增达瓦深情地说:“将来退休后,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打算义务去参加一些古建筑的维修,就当做是为自己民族做一点微薄的贡献吧。”功成名就的丹增达瓦身上,最有魅力的还是他的人格。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