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腹地咸阳

时间:2012-11-21 11:01来源: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陕西省第3大城市,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为中国第一帝都。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为阳,故名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下辖秦都、渭城、杨陵三区、兴平市和泾阳、永寿、乾县、礼泉、三原、武功、淳化、旬邑、彬县、长武10个县。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4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咸阳市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公元前21世纪,市境西部为有邰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地,北部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属禹贡九州之雍州。殷商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国,市区在市境东南部。


公元前1066年(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封其弟姬高于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咸阳原)。


穆王发兵攻犬戎,俘其五王.将犬戎从犬丘(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兴平东南)逐到市境西部至陇山一带。


公元前909年(懿王元年),因俨狁侵扰自镐徙都犬丘。


公元前350年(显王十九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建都咸阳,次年自雍徙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西汉王朝建都长安,离咸阳很近,咸阳一带为西汉皇室的陵区,地位仍很重要。西汉十一个皇帝中有九个葬在咸阳北原,这些陵墓周围还有许多权贵功臣的陪葬墓。当时还从全国各地迁徒富豪大家,在皇陵周围设置邑县,其繁华不让秦代。


三国时,咸阳的版图分布在扶风、冯翊、新平诸郡内。到西晋,咸阳境内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东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过灵武县、石安县、咸阳郡等建置。至北周末,境内有分属3州辖下的咸阳、扶风、新平、云阳、冯翊、平凉数郡的十余个县。


隋初废除郡制,置州、县两级地方政区,后又改州为郡。至隋末,境内有京兆郡的始平、武功、醴泉、上宜、三原、泾阳、云阳7县,北地郡的新平、三水2县,安定郡的鹑觚县东北部。


北宋在陕甘置永兴军路,置淳化县,撤销乾州,置醴州。北宋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邠州及所辖新平、宜禄、三水、淳化4县,醴州及所辖奉天、武功、醴泉、永寿、好畤5县。金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云阳4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奉天、醴泉、武亭、好畤4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永寿、宜禄、三水5县。元代在陕西置行中书省,境内有奉元路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醴泉、武功、永寿3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2县。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省以下的地方政区改为道、县两级,咸阳归关中道管辖。1933年撤销道制,只存省、县两级。


1935年后陕西全省县以上设10个行政督察区,境内置有第二、第七、第九、第十等4个督察区的辖地。同一时期,中共中央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旬邑县、淳化县和铜川耀州区一带设关中特区,1940年改为关中分区。


1949年5月设立咸阳分区,辖咸阳、长安、户县、周至、兴平、武功6县。


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南与西安市隔水相望,距西安仅17公里,北与甘肃相连,东与渭南、铜川市毗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咸阳东南邻省会西安市,西与宝鸡市、东北与渭南市、铜川市交界,西北与甘肃省接壤。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