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田县曾经有一条从普鲁山区向藏北延伸的公路,是1950年至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骑兵师修筑的进藏公路,但随着桑株河谷道路的开通以及后来叶城至阿里公路的通车,这条道路逐渐被人们忘记。现在,只有于田县城经奴尔买买提兰干一段至普鲁村的路段尚为人们所熟悉,并常有车辆和人畜通行来往。这条路成为普鲁村至于田县城之间进行货物交流的生命线,被普鲁村人称为幸福之路、团结之路。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先遣连官兵用生命铺成的一条天路。
据资料显示,1949年,在第一兵团进疆途中,毛主席作出指示:“你们的进军任务包括出兵西藏,解放藏北。”1950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向西藏进军的命令。为配合四川西康、青海、云南等主力部队进军西藏,新疆军区决定建立二军独立骑兵师,担负解放阿里的任务。2月,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将军来到喀什,向二军部队发出号召,要求志愿报名参加解放西藏的战斗,从二军各师每一个连抽调一名战斗英雄到即将组建的独立骑兵师工作。
独立骑兵师为进军西藏,积极行动,决定分三路勘探进藏路线:一路由玉龙喀什河溯流而上,途遇冰山绝壁,不能通过,无果而罢。这个侦察排返回和田后,再次从皮山县桑株乡出发探路,这是第二路。他们顺利到达赛图拉边防站,经红柳滩、康西瓦等地,查明沿此路可直达藏北高原。第三路于1950年5月初,由师长何家产带工程技术人员及二十三团一个班,从于田出发,经普鲁入深山,翻过昆仑山主脉苏巴什大坂,到达阿克素地区。何家产因高山昏迷被抬下山,余部到达野牛过夏、乱海子等地进行勘测,向新疆军区上报了筑路计划。获军委批准后,独立骑兵师成立了筑路委员会,积极准备开工。在此前后,独立骑兵师还先后派过藏族排长土化瑛、参谋田武、特级战斗英雄彭清云等多次带人上昆仑山侦察,但都因体力不支,给养困难,无功而返。其中,彭清云第三次进入藏北后,曾见到过藏民放牧留下的帐篷遗迹。
据参加过踏勘进藏公路路线的86岁的艾合买提·依明回忆,1951年, 他们一行10人为30多名解放军勘测队员引路,从普鲁村出发勘察新疆与西藏的边境线,最后到达民丰县,在全程450多公里的路线上安装地图坐标水准点三角架。在前后3个多月期间,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虽然很艰苦,在此期间发生的许多难忘的事,每当想起,就会令他感动不已。他向勘探队员学会了打枪,并成为一名“神枪手”,在勘测途中,经常会遇上狼群的袭击,他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保护勘探队员,在给养不足、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就打猎维持勘探队的生活。完成任务回来后,党组织安排他担任普鲁村的大队长。据他说,当年他能打中200米远的鸡蛋,那时当地人都叫他“神枪手”.
1950年5月2日,彭德怀向毛主席报告了进军西藏的准备工作,建议派一个连先行进藏,得到了主席同意。6月13日,独立骑兵师在于田正式成立,编制3个团。原八师二十三团编为第一团,五师独立团编为第二团,八师骑兵大队编为第三团。派一、三团2000多人和十五团一营400人及和田1800多名各族民工,开进昆仑山区,担负起筑路任务,开始修筑沿于田克里雅河,经卡子沟,过赛虎拉姆石峡,翻昆仑大坂,越界山,达改则宗,再延伸到阿里腹地的昆仑公路。
为了修筑这条路,二军十五团一营于1950年4月就进驻普鲁打前站,后来独立骑兵师的三个团也赶来参加筑路。二军独立骑兵师为了进一步完善筑路进藏的翔实资料,又派出一支考察队,考察由此进藏沿途情况。考察组由师副政委田星五率领,成员有从师直机关及各团抽调的30多人,于5月26日从于田县城出发,经普鲁山区,于6月20日到达西藏界山。获得了有关山势、地形、气候和路况的详细资料。独立骑兵师的工段为:北段是二团,中段为一团,最南野马滩一带是三团。十五团一营则负责工程最艰巨的中段。当时,师直单位驻中段苏贝希,师部驻于田县城,十五团一营驻阿拉叫依卡子(筑路人称普鲁卡子)。施工全靠人力,工具只有铁锤、钢钎、炸药、十字镐、坎土曼,主要靠打眼放炮来排除岩石。生活非常艰苦,供应运输困难,往往接济不上,有时只能是饼子加盐水,偶尔才能打到野牛、野羊,改善一下生活。 后来,为加快筑路速度,新疆军区又抽调五军十三师一部投入施工。各路筑路大军,在海拔5000多米高的昆仑山上风餐露宿,艰苦奋战,克服了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等困难,以超人的意志,完成了208.5公里的修路任务。但终因工程艰巨,路途遥远,工期太长(预计10年),耗资巨大,而于1951年8月停建。
筑路施工中,解放军在修路期间虽然十分艰苦,吃住条件非常差,但是从不拿人民群众的一柴一木,他们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维护团结,做到公买公卖,所需物资全部用现金(铜板)购买,让老百姓打馕时,如果不要现金就用实物兑换,总是让群众很满意。
修路期间有些官兵家属还到施工地唱歌、跳舞,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同时也鼓舞了修路人员的干劲,其中有个名叫排孜古丽的军属在修路期间给战士们唱歌,大家都非常爱听她的歌声。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和恶劣天气,他们从没停止修路。在色日格苦热木修路的150多天时间里,他们饱尝了风霜雨雪的煎熬。修路到苏拜什卡子后,虽然高原缺氧,极度寒冷,但仍坚持继续修路,10天后就修到了高原平川地带依斯达万,在依斯达万修路一个多月后,再沿着阿其克阔勒修路,60多天之后才到阿克苏卡子。在阿克苏卡子(克里雅山口周围)修路期间由于伤亡数量增多,而且从叶城县到西藏的公路已经修筑完工,并且经上级检查验收完毕,所以路修到克里雅山口就停工了。
独立骑兵师全力以赴,师直单位和家属队都动员起来,奔赴一线,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涌现出石头大王 “泽那甫汗” (干部家属)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先后有100多人负伤,10多名同志牺牲。二军政委王恩茂对筑路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亲自到普鲁卡子慰问部队。1952年,西北军区为筑路官兵补发了 “解放西藏纪念章”,筑路英雄郭正还到北京出席了第一届全国筑路英模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于田有关部门曾组织人员对这条进藏公路进行查看,发现从奴尔买买提兰干到普鲁村4小队路段部分被洪水冲坏,但至今还在使用;吐里卡赛克提(地名)达坂和塔吐尔达坂路段损毁比较严重 (2公里左右);从普鲁村4小队到普鲁村大队部(2公里左右)路段,由于普鲁桥损毁(1987年)现已不能通行;从普鲁村到阿拉决依桥之间(10公里左右),由于色格孜里克(地名)至岔龙(地名)之间的路被洪水冲断,现已不能通行。其余部分还保存完好,可以通行。阿拉决依桥至依斯达坂部分路段(40公里左右)严重损毁,基本上不能通行,其余从依斯达坂至克里雅山口路段依然很好。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