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尼木三绝:在继承中更新

时间:2014-03-25 08:30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王珊,孙建伟 点击: 载入中...

木刻

 

  早在1300年前,松赞干布的大臣吞弥·桑布扎在拉萨尼木县创造了藏文字。而在这里,凝聚着藏民族智慧的,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还有藏香、雕版和藏纸,它们被并称为“尼木三绝”.


 

尼木藏尼纸

 


  尼木藏尼纸作为中国造纸技术的分支,具有独特的技术特色。据现存资料考证,尼木县藏尼纸产生于公元7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对纸品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佛经印刷用纸量大增,刺激了西藏纸业的发展,藏尼纸业得到了一定的传播。由于藏尼纸具有久经岁月不遭虫蛀、无酸性、质地坚韧、耐折叠、耐磨、耐腐蚀等特点,所以僧人特别喜欢用它来抄写经文。


  尼木藏纸生产历史悠久,至今仍完全按照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来制作。目前藏尼纸的生产主要在尼木县塔荣镇雪拉村。它的制作原料是当地的一种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语叫“日加”,造纸时主要是使用它的根部,所以采摘时对环境有所影响,采后需要5-10年才可以重新生长。尼木藏纸制作共有六道工艺,全由手工完成,基本采用家庭式世家传承生产,要长期操作才可学会,而且制作都是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全凭经验操作。据统计,现在尼木县生产藏尼纸的工匠已由解放前的16户减少到如今的惟一一家。目前,尼木县人民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大对制作藏尼纸技术的保护力度。


 

尼木藏香

 


  千百年来,尼木县吞巴乡的村民依靠这里充足的水源、优越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别出心裁的工具及独特的藏香制作工艺和配方生产出了闻名遐迩的“尼木藏香”.尤其是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吞巴乡已成为藏香生产专业乡,有数百人从事藏香生产。


  藏香经过一千多年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现在的十几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都有着不同的用途,所以吞弥·桑布扎又被当地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为“富贵平安佛”.藏香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它的祭祀作用外,藏香一直就与西藏藏药中的“熏疗法”一脉相承。因为,在藏香里包含了大量名贵的植物药;如:藏红花、檀香、长松萝、安息香、冰片、干草等。它适合在各种场合使用,不仅香味四溢,更是对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各种传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普松雕刻

 


  普松是着名的“雕刻之乡”.雕刻在尼木县普松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普松乡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项古老技艺,作为在西藏自治区享有盛誉的传统技艺,雕刻艺人在常年累月的钻研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雕刻服务范围已从过去为旧西藏上层进行宗教活动服务,发展成为现在广受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雕刻内容也从最初的体现宗教活动、人物礼仪、自然风光等扩展到现在的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普松雕刻形式多样,应用广泛,不仅有单一的文字雕刻,还有图文并茂的图案;不仅应用于藏传佛教活动,还应用于印经幡,西藏很多山口悬挂的经幡,都是用普松雕版印制的,在拉萨市场,它们占有90%的份额。随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普松雕刻艺人队伍发展迅速,现在已有106名雕刻师和494名相关从业者,占全乡人口的28.73%,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拉萨地区的婚礼仪式之定亲
  • 民族手工艺品“藏”味流光溢彩
  • 拉萨地区的婚礼仪式之定亲
  • 回到拉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