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踏千年风沙 拓丝绸之路

时间:2014-04-28 08:38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吴月泽 点击: 载入中...

张骞出使西域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

 

  司马迁《史记》,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说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也从此成为了国家正规的中西通途。


  出处 《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


  张骞,汉中成国人。公元前138年成为皇帝的侍从官。汉武帝为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具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今天,如果在伊朗的国家博物馆里邂逅一件精美的古代中国瓷器或丝织品,感叹惊讶之余,你也许会疑问这些珍品曾经经历过什么样的旅程?千年前满载着瓷器与丝织品的驼队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出玉门关,一路行至安息(今伊朗)。这一条连接中原大地与西域诸国的陆上通道便是着名的"丝绸之路".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关于丝绸之路的开拓,张骞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出生在陕西汉中成固的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只是朝中的一名郎中,这时期匈奴兴起,阻碍了西汉和西域各国的经济往来及社会文化沟通。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得知敦煌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国,其王族被匈奴单于杀死了。于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毛遂自荐。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带领百余人从陇西出发前往西域,张骞万万没想到这趟西域之行竟然长达13年。


  张骞的队伍到达匈奴地界时被匈奴兵围住,张骞成为了匈奴的俘虏,被囚禁在这块异国的土地上。为了笼络、软化张骞,匈奴人还给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然而身在匈奴心在汉,张骞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使命,始终保留着使节的象征--"汉节",随时等待机会去完成汉武帝交付自己的使命。在匈奴度过了整整11个春秋,一个月黑之夜,张骞趁看守不备,逃离了匈奴,一路向西。途径大宛因、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国家,他一路走访,一路游说,虽然并没有得到与这些国家联合攻打匈奴的机会,但在西域诸国的一路见闻却被他深深记下。


  张骞回到长安,便立即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行见闻,描述了万里之外的西域,在沙漠、戈壁和冰山雪峰的另一面,有富庶的国家和城市,有美丽广阔的大草原,有前所未闻的珍宝和动植物。汉武帝听得如痴如醉,对西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面对张骞提出再一次出使西域,汉武帝痛快地应允了。汉武帝下令,让张骞率副将、随从三百余人,带万头牛羊与大量金银和丝绸,到达乌孙国,并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西亚和南亚国家。张骞归国时,各国纷纷派遣使者随至长安,他们带来各国的友好信息,也带来了西域各地的物产。他们随后又把汉朝的友好愿望带回西域。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也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他文物。


  司马迁在《汉书-张骞传》中将张骞出使西域誉为"凿空",空为通的意思,"凿空"西域,也就是开凿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条丝绸之路把以往相互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联系起来,引起了古代世界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张骞也因开拓"丝绸之路"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在现今汉中市张骞纪念馆大门口立着一副对联,上联:凿通开丝路千秋高扬博望魂 下联:探险促交融诸邦始到大宛传。这副对联是对张骞一生功绩的精准概括。到了东汉,班超派遣部下甘英沿丝绸之路出使大秦(今罗马),甘英虽然没能与罗马进行直接接触,但却是中国人首次到达地中海东岸。唐代中国国力鼎盛,击溃了突厥,使得东西方贸易比汉代更加繁荣。唐代是丝绸之路自汉以后又一个高度繁荣期,史籍记载丝路之路繁荣的商贸活动大大激发了唐人的消费欲望,贸易商品从家畜、野兽、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这一切,都成了唐代高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


  宋末元初,强悍的蒙古铁骑用铁蹄踏出了辽阔的蒙古帝国,丝绸之路变得更加畅通,元朝皇室有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担任官职,中原与西域的往来也不太受限制。据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所着《东方见闻录》中记载,在元朝盛行一种由朝廷颁发的通行证,叫做"牌子",持有"牌子"的人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13世纪之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变得渐渐稀疏,在奥斯曼帝国占领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后,欧洲与中国的通商变得愈加困难,欧洲不得不寻求新的通商道路,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贸易通道得以开拓,丝路由此成为地方贸易的通道,十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对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片空白之地。


  这条漫长的丝绸之路,曾将几十个国家串成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悬挂在古老的欧亚大陆上。如今这条曾经璀璨无比的项链再次发出了耀眼的光芒,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 "凿空万里"开拓了中西通道,使中国和西亚及欧洲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中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每当目光触及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仿佛看到张骞在荒凉的沙漠上铁骑纵横,一路西行。


 

张骞出使西域含义

 


  所谓"西域",通常是对阳关、玉门关以西广大地区的统称,但这一概念的内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且不同历史时期的"西域"所指的地理范围也不尽相同。而且,"西域"不仅是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


  "西域"从狭义上讲,是指天山南北、葱岭以东,即后来西域都护府统领之地,按《汉书?西域传》所载,大致相当于今天新疆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广义上的"西域"除以上地区外,还包括中亚细亚、印度、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乃至更西的地区,事实上指当时人们所知的整个西方世界。我们今天通常讲的"西域"指的就是两汉时期狭义上的西域概念,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其作为世界文明交汇点的文化特征,两河流域的波斯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都在这里汇聚,而这也正是"西域"的魅力所在。张骞最远到达过欧洲的南部,今天的意大利地区,但在其记录中,并没有所谓的古希腊文明的记录。近来,一种质疑古希腊史、古罗马史的呼声在全世界各地兴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部西方古代史是西方在1500年后,西方各界包括宗教界、史学界、文学界、艺术界等领域,大规模集体造假出来的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记录,可以作为对西方伪造历史的验证依据之一。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启示
  • 张骞的西域姻缘
  • 丝绸之路遗址张骞墓
  • 张骞:踏千年风沙 拓丝绸之路
  • 在张骞故里追寻丝绸之路开拓者的足迹
  • 张骞的西域姻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