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找到触点抓好焦点聚合热点——访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万鹏

时间:2022-03-21 10:1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 张云文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记者 张云文)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率从1979年的17.9%一路单边上扬到2021年的64.72%,中国GDP也跃升为世界第二,精彩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史诗。而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发展的另一部史诗正在酝酿、发酵、演绎。经历了快速大规模城市化的中国乡村,在人口结构、资源要素、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诸方面均已经发生了复杂的深刻变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清晰地掌握各地的具体情况,厘清各种要素资源关系,找到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科学地编制发展规划,积极探求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已经成为政界及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这对当下中国是一个历史性课题。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反思:农民与土地、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究竟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新成立的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学者专家们正在务实而有序的开展相关工作,近日,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万鹏先生从县域经济、规划编制、社会参与等多个的角度阐述了他的观点。

  
  触点:县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的复杂系统工程,目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已初步完成,接下来如何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乡村振兴统筹管理体制机制,把这一重要的国家战略落到实处,成了问问题的关键。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近些年来,各省(区)都非常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去年甘肃省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四个强”,其中就有“强县域”。今年的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14次提到“县域”这个关键词。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产业和广大农村经济为根基发生的,是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商业和农业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对于承担产业转移、完善经济结构、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等各个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曾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当前,破除城乡二元矛盾的关键在于,抓好以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城镇建设,让这些新型城镇成为集中安放已经在外漂泊了几年、几十年的返乡者的灵魂和肉体的所在,做好城与乡的中间人。”王万鹏说。

  
  “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依托县域开展工作,要从振兴县域经济的高度出发,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积淀,加强县域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具体到每一个乡镇、行政村去因地制宜,精心设计,逐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见效。”
  
  王万鹏表示,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依托县域开展工作,要从振兴县域经济的高度出发,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积淀,加强县域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具体到每一个乡镇、行政村去因地制宜,精心设计,逐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见效。

  
  从县域角度出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去通盘规划,可以避免相邻村镇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才能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这个方向是关键,王万鹏坦言:“我们常常强调在国家战略落地时,要凸显地域特色,但是,你会发现,我们根本没办法对一个省甚至是一个市(州)进行实际意义上的地域特色概括。以甘肃为例,在长达1655公里的省域内,河西地区和陇东地区拥有几乎完全不同的地域特色,甚至以兰州这样一座相对比较紧凑的城市为例,西固区和城关区也同样有着不同的区域特征。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真正的‘地域性’只存在于‘县(区)域’内,必须高度重视县域内乡镇之间、村落之间的协调发展。”
  
  焦点:因村制宜科学编制规划很重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必须先行。2019年1月4日,中央农办等五部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做好法定的村庄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要求,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前不久,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中国乡村振兴》发表的《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绘好陇原乡村画卷》一文中指出:“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必须先行。作为地方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乡村规划在乡村振兴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好规划,真正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振兴有蓝图。”根据国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部署要求,甘肃启动实施了‘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着力打造5个示范市、10个示范县、50个示范乡、500个示范村,力争2023年底,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实现应编尽编。
 

  
  王万鹏认为,编制一个立足全局、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有助于充分发挥县域融合城乡的凝聚功能,统筹合理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构筑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动能,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当前,制定出台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又是有力有效的工作抓手。
  
  在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时,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盘考虑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城乡互补、产业融合的乡村规划体系,这里要特别重视发挥‘一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实施‘农业+’战略谋篇布局,不能一提乡村振兴,就喊乡村旅游。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资源和区位差异,在重点做好‘一产’发展规划的同时,融入二、三产,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全面深度融合。”

  
  热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凝聚合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也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王万鹏说,乡土中国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论我们离开土地多久,我们的根还在那厚实的大地上,我们的魂依然牵绕着生活在乡间的人,他们或许已不是我们的亲人,但那里有我们血脉中割舍不断的"乡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有效激活建设主体、激活生产要素、激活消费市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智慧支持,这就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开放性平台优势,广泛吸纳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专业的优秀分子,共同投身伟大的乡村建设实践。”

  
  特别是社会组织要扮演好自己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角色。社会组织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必要补充。社会组织供给的服务具有服务种类多样化、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方式灵活度高和服务需求回应性强等突出特点。
  
  王万鹏说,“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也是各类社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筹备期间,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民发〔2022〕11号),明确指出:“参与乡村振兴,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实干成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广阔舞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向乡村提供民政公共服务,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响应中央号召、扛起使命担当,立足自身宗旨和业务范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已经成为当下许多社会组织在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实践的时代命题。

  
  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成立,便是通过广泛联络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研究力量,共同奏响“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大合唱”的时代强音。王万鹏介绍说,黄河旅游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以来,正在努力发挥学术平台作用,强化“研究+规划+设计”能力,以“县域”为中心,开展“菜单式、模块化、一站通、一体化”的专业服务,旨在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的学术支持和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
  
  王万鹏表示,“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要落地见效,离不开乡建人才,这一关键要素,这就需要社会各界贡献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转化成‘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现实图景,这也是我们发起成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专业、跨界别的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初心,我在此先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从产业发展、参与主体、治理体系、文化传承等发面发表真知灼见,对乡村振兴进行深入研究、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建设性建议,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社会各界要用情、用心、用力奏好乡村振兴“交响乐”,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图景,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全国农村户厕问题整改暨农村
  • 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兰州成立
  • 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兰成立聚识聚智聚力“上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