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三滩开发系列报道之二十五
兰州的江南梦应从三滩开始
大滩上的小湖泊
尽管身处黄河之滨,但兰州的城市生活并没有充分利用黄河的现有资源,黄河从身边匆匆而过,被一条条沿河公路、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和其他建筑物所阻隔。虽然拥有黄河,兰州城区其他地方却没有一丁点黄河的刻琢,这成为兰州人缺乏水景生活体验的重要原因。
兰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号称“山衔水抱,大河中流”,但为什么没有赢得“西北水城”或“高原江南”之类的美誉?兰州能不能利用上游高出许多的黄河,凿渠引流,使小溪遍布城区,从而使兰州成为一片“水乡泽园”?
三滩:万千宠爱集一身
黄河,给兰州留下了数不清的宝贵财富,三滩便是这诸多财富中最具特色的地方。
黄河对三滩可谓宠爱有加,资料显示,秦汉时期,今城关和七里河大部分地区仍为河道。在城关区,黄河沿今南关十字以北东流,由于河道宽阔,陆地狭小,故秦代只能筑城于今东岗镇靠山一带,汉代筑城于今市区西部的西固城一带。城关区段,隋唐时期,河道已北移至今木塔巷以北,故隋代可在今城关区皋兰山下筑城,唐代可于今木塔巷建造寺庙。宋代,河道继续北移至今南滨河东路稍南一线,故宋代才有可能在旧城以北新筑城池。明代,河道稍稍北移并基本固定下来,明代城北城墙即在今南滨河东路南侧一线。兰州解放后,黄河河道稍有变化,多系人为造成。
1949年,黄河南岸线大多在今河岸线以南,少则几米、几十米,多则数十米。解放后,随着工业基地的建立,城市建设与农民拦截岔河淤地,黄河南岸线向北收缩,一些夹河滩与南岸连为一体。北岸沙井驿以东岔河截流淤地,河湾滩、丁家滩、刘家滩等与北岸连为一体,河岸线向南推移数十至数百米。马滩位于七里河区,为黄河中一块较大的夹河滩,东西长3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崔家大滩为马滩以西夹河滩,与马滩首尾相连,沿河长5.5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营门滩为安宁区黄河夹河滩,与崔家大滩、马滩隔河成鼎足之势,略成弓形,面积约1.6平方公里。当时三滩南河道是兰州黄河上的主要副河道,这些与黄河若即若离又不弃不离的支流构成当时兰州水乡,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保佑着兰州市的风调雨顺。
兰州市史志专家邓明说:“清光绪时,崔家大滩有水车一辆,灌田一百多亩,马滩有水车二辆,灌田二百多亩。当时种植小麦或糜谷,还可以栽一茬烟草。后来成为蔬菜瓜果产地,通过羊皮筏子装载瓜菜,顺流而下,泊到雷坛河口,供应市民。尤其是马滩的葡萄,因个大味甜在当时非常有名气。”
据1981年汛期河岸现况调查,市区黄河河面最宽2000米,最窄12米。河道中有营门滩、崔家大滩、马滩、雁滩、段家滩等夹河滩还继续存在。这些河滩中,由于水道的畅通,这里水草茂盛,杨柳耸峙,蒹葭苍苍,港汊纵横,鱼鸟成群,环境优美,构成了兰州市的美丽风光。
构筑兰州生态之肺
兰州人依河、枕河,人们爱河、用河的历史是久远的。黄河在动静急缓之间使得流过的这片土地具有了魅力和张力,更具有了灵气和奔腾向海不复回的勃勃神韵。在黄河以水伸发出的密如网状叶脉般的大街小巷成为兰州人繁衍生息的根脉,然而随着人们活动随意性的加大和向自然不计成本的掠取,三滩的自然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于是水断了,草枯了,鱼绝了,鸟不见了,今日的三滩已经成了兰州城市肌肤上的疥疮。
刘家峡水电站距兰州市80公里,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水库总容量57亿立方米,较兰州高出200米左右;盐锅峡水电站距兰州市70公里,水库总容量为2.79亿立方米,地势高出兰州100米左右;八盘峡距兰州市40公里,水库总库容0.4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578米,最高洪水位1578.5米,位置高出兰州大约60米;柴家峡水电站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其大坝坝址距下游中山桥31公里,库容1600万方,正常蓄水位1550.5米,较中山桥1000方/秒流量时的水位高出33米。这几大水电站均兼有发电、防洪、灌溉等功能,如果根据各个水库自身的地理位置及与兰州的地位关系,利用各种方式向兰州凿渠引水,然后将三滩黄河古道、安宁湿地、银滩战略水源地、南北山绿化、黄河安宁段作为系统统一考虑,这对于优化兰州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各种水域景观、提升城市形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鑫报)
- 上一篇:开发火车站商圈宜早不宜迟
- 下一篇:火车站商圈 亟待商业地产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