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今天城市化推进中的旧城改造,已经跳出了过去城市中旧城改造的既有边界,今天的改造,不是过去对城市老面貌的修修补补,而是对城市功能的重塑,是公共决策者站在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角度,在服务于整体利益诉求基础下,实现各种利益的再分配,期间的调整和博弈,必然带来阵痛。这个阵痛,让城市和历经城市旧城改造的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
经历城市化阵痛心路历程的,不仅有当年为南关城市改造作出贡献并搬迁至雁滩的市民,还有经历城市化扩张中,由农民变为市民的人们。当然,这一切,在今天的人们看来,都已享受到了城市化带来的优越生活。
城市改造是必经的过程
2011年6月6日,端午节,兰州一片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家住北面滩68岁的张女士,拉着6岁孙子的手,在村内的中心花园散步,当一只蝴蝶从祖孙二人眼前翩翩飞过,小孙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央求着奶奶为他捕捉,田园风光中,享受天伦之乐。
北面滩村,现又叫北面滩社区,位于黄河南岸的北面滩地上,西面、北面分别与鸿运润园、莱茵小镇比邻,东面是绿树成荫的甘肃联合大学,南面是连接东岗高速与雁盐黄河大桥的雁北路,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是一块风水宝地。
而10年前,这里却是原北面滩和宋家滩村民的一片农田和菜地。
看着这里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正在北面滩村中心花园享受天伦之乐的张女士感慨万千,“以前,包括新港城到联合大学这一带,都是菜地,自从2000年以后,这里都变成了城市!如今,我们也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市民了!发展真是快啊!”
但在近十年发展中,作为见证兰州城市化进程的北面滩新村,也经历了许多的阵痛。采访中,一些市民感慨,出租房屋成为村内现在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为进一步发展致富,许多人还是靠打工、做小生意,经济来源不是很多。
据了解,北面滩村2002年前后被征地,村民拿到征地款后,按照规划,统一建设成整齐划一的三层——四层不等的楼房,随之,原来农家田园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人的“城市化”并没有完全跟上,有些人开始发愁未来的生活。
“新村刚建成的前两年,许多人的确感到迷茫,眼下,是有房有钱,但长远下去怎么办?如果找不到新的营生,坐吃山空终有一天要到来。有些人,一时找不到新的工作,闲下来就是打牌喝酒。后来,没有想到,随着城市的发展,周边设施越来越好,加上村委会对村内环境的美化整治,出租房屋成为新村的经济支柱,现在除了打工外,许多人还跑起了运输、开起了超市,日子越过越好。”一位刘姓村民介绍,“现在村里把尚未开发的土地,承包出去,每家按人数入股,也成为一部分收入,总体来讲,过去与土地打交道的耕作者,现在变成了有财产收入的房东、股东。”
而放眼整个雁滩,几乎成了兰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案例。
及至上世纪80年代,彼时的雁滩依然是菜地连片、果林茂盛、流水淙淙、平沙落雁,一片田园牧歌、恬淡闲适的农家风情。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雁滩已经几易容颜,并一跃从昔日的城郊田园成为今日繁华都市的所在,人们的心态也由过去的农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并分享着现代都市的文明。
其实,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使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兰州已经具备了向城市化大踏步飞跃的实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阻碍作用。在家国同构的文化背景影响下,响应政府的号召、服务于城市化的推进,做好自己的应尽义务,就是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了,同时也分享了城市建设的文明和成果。
与北面滩村民的经历有着部分相似之处,目前,正在经受旧城改造的庙滩子等地,许多人也正经受着生活方式改变中,带来的阵痛和迷茫。但作为集棚户区改造、城市功能重塑等多种城市改造为一体的主阵地,庙滩子却面临着拆迁的纠结,上演着居民、企业、政府之间利益分配的博弈。相信,经历阵痛之后的庙滩子以至整个北城,也必将迎来新的美好的明天。
城市化是当下发展的主题
决定城市改造成为城市必经阶段,是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下发展的主题。
所谓城市化,就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换言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农民转变成市民的一个过程,就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比重在提高,这个就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据中国社科院2010年底公布《中国城市蓝皮书》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从36.2%,提高到46.6%,城镇人口达到6.2亿。而美国的城市人口比例超过了80%,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化还有可能大大扩张。
城市化的好处自是不言而喻:无数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城市化会有益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已经证明了的,它是福利民众、优化结构、实现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步。推进城市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放眼国内,从成渝以户籍作为突破口,推进城市化;到湖南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发展,再到国内多个城市群、城市圈的规划和建设,多个地区已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城市蓝皮书》显示,截至2008年末,我国共有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22座,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超特大城市已达13座。
而城市可以提供人口聚集的载体,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从而发展更多的服务业。让进城的农民脱离原来较低的生产力,使收入提高;让继续种田的农民因耕作了更多的土地而收入也有所提高;伴随城市建设和服务的完善,城市发展得更美,原来城里人的生活也更好;这一切使经济更加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经济现代化、整个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贸、投资和消费,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国家生产和消费下滑,也影响到我国的对外出口。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出口出不去,投资增加,空间也不大,消费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城市化,就是一条巨大的开启内需的出路,城市化将成为带动消费,拉动内需的动力来源。
于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之后,积累了三十多年巨额社会财富,在面临全球经济发展新的调整趋势下,我们的城市化有条件、有理由、有动力、也必须地进入快车道,使城市化成为创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国外走过城市化路程的国家证明,城市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城市化的过程是曲折的甚至带有阵痛的。历史上,率先开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制度,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国家的英国,曾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高质量的城市化,而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工业和城市不够发达,城市的发展与还不能完全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的需要,更需漫长的探索。
正如相关专家指出,在目前我们已经经历的城市化历史中,已出现了很多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并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比如城乡二元机构下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城人员享受市民待遇的途径尚未理顺、分散型城市化、城市病的出现、城市职能转化不明显等等。
当然,城市扩张中的城市功能调整、城市改造、发展中的资源分配、前进中的利益调整,都将必然给经历城市化中的人们、尤其给既有的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不同程度地阵痛,但放眼历史的长河,这种阵痛是用巨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
今天当我们享受着城市完善的服务、沐浴着现代都市的文明,而蓦然回首60年前那张反映兰州旧貌的照片,我们在今昔的巨变中,是何等的震撼?发出何等的感慨?有着怎样的思考?作出怎样的选择?
鲁迅说:“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而克罗齐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回首60年间兰州城市几易的容颜,置身城市化大踏步前进的当下,我们已经看到,城市化前进中,带给人们的发展变化。
当然,面对城市化中的阵痛,学界和政界普遍认为,推进城市化建设,除了要依靠市场力量外,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相应政策的灵活调整,为城市化进程创造更加顺畅的环境。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