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纪念特刊
西部地区都市报崛起的10年
——访西部商报执行总编辑杨永茂
城乡巨变:基础设施大变样
10年前,西部缺路,西北地区的山民很难走出高山深谷,纵有丰富矿藏、奇花异果、 秀美风光,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守着金山受穷。而10年后的今天,西部蜀道不 再是险途,千里陇原一日还,如今的甘肃交通俨然织就一幅巨大的网络,四通八达。甘肃 全省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达到1650公里,而且还有在建的10条1250公里高速公路;在铁路 建设方面,现在营运里程2200公里左右,在建和将开工建设的项目还有14项、总投资3000 亿元………
经济腾飞:市民钱袋子鼓了
老百姓的“钱袋子足不足,腰包鼓不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好的印证。西部大开发以来,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多少呢?我有着切身的感受。记得参加工作之初,原来那 种大锅饭的体制已开始被摒弃,强烈的竞争意识正在融入各个层面,在这种竞争机制下,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参与市场竞争的人们尝到了甜头,10年之间,月收入翻了五番。
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日子也过的红火了,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如今走在兰州市宽 阔整洁的马路上,挂私家车牌照的各种高档轿车不时跃入眼帘。就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 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相得益彰。不仅如此,教育、文化、医疗等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观念更新:打破常规寻商机
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开了甘肃人的眼界,人们开始尝试着打破常规,“下海”、“南 下淘金”等名词也在陇原大地开始流行起来。直观的是,人们的思维不狭隘了,他们拿起 传呼机、手机开始与外界交流。从言谈举止到衣着打扮,人们开始追求时尚、潮流,城里 女孩子们穿的牛仔裤也从中规中矩普通裤一步步变化着,不断地融入着时代的特色……
到现在,应该说,人们的观念正在日趋成熟,人们开始抢抓各种机遇,为自己和社会 谋发展。
十年磨一剑,霜刃已初见。10年,《西部商报》从诞生到壮大的10年,我们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利好政策。西部大开发的10年,也是西部地区都市报崛起并凶猛发展的10年。
10年间,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正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拥有、所“消费”,近些年来,市民们逐渐地开始适应自费订报,关注我们周围所发生的新闻。都市报在坚持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也通过自身的影响力逐渐引导着百姓的观念变化。记者 肖文 文/图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