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被黄帝擒住后遭生剥活割

时间:2012-10-29 11:10来源: 作者:汪海波 点击: 载入中...



编者按:佛塔地宫建筑研究专家、舍利文化学者汪海波经数年考察调研后,撰写了《蚩尤古迹考》和《蚩尤故地考》等考证论文,他认为南旺,就是黄帝和蚩尤战争的发生地,是中华文明创始时期的重要基地。“涿鹿”之名源出鲁西南的“蜀之麓”,苗人祖先兴起于鲁西南。

位于山东省汶上县的南旺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脊”和“咽喉”所在。明永乐九年(1411年)创修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南旺湖成为分水枢纽的主要“水柜”。

远古时代的南旺湖区山川秀美,麋鹿遍野,黎民安乐。南旺是一个宏伟壮观的特大规模的城垣,这个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已经具备了都城的功能。虽然深埋地下数千年,但民间传说至今不衰,是苗族古歌谣中屡屡提到的“金色大城垣”——“直米利”。

蚩尤,这位上古英雄、轩辕黄帝的老冤家,从来说不清、也永远说不清的老祖先,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南旺,就是黄帝和蚩尤战争的发生地,是中华文明创始时期的重要基地。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襁褓,就在蚩尤与黄帝的战争时期、就是在战争发生地汶上地域,无法回避。

2010年9月大运河南旺枢纽大遗址被列入全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启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南旺枢纽遗址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随着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炎帝时代的历史会有更加清晰而理性的认识。

 

一、大野泽:死生之地

 

“涿鹿之战”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史创世大开篇。那么涿鹿究竟在哪里?“涿鹿”之名又何来?

余秋雨说:如果黄帝和炎帝知道今天地球上最大的族群把他们奉为共同的祖先,也许他们不会血淋淋地面对面、残酷地打下去了,但是,他们还是打了,血腥的出乎我们的想象--我们扯不住祖先们的衣袖。

涿鹿是指“涿”和“鹿”,两个字都是地名。近代以来,曾经有许多著名历史学家专门做过考证:上古“涿”的地望以今天汶上县南旺镇的“蜀山”为中心。王献唐先生说:汶上县西南有蜀山,是蚩尤部落聚居地。以蜀山为中心的鲁西南地区曾经长期存在一个“古蜀国”;胡厚宣先生明确指出蜀的地理范围:北自泰山、南至汶上;吕思勉先生分析蜀在兖、徐之间,并指出:蜀山即涿鹿之山,实蚩尤氏故国。原来“涿”即是“蜀”。

“鹿”是指“麋鹿”,后来被神话为“麒麟”。现代动物学家也认为古代所谓的“麒麟”就是麋鹿。

麋鹿最初生活在气候湿润的大野泽。在商代,大野泽还是一派“麋鹿在牧,蜚鸿满野”的自然景象。麋鹿的最终消亡主要因为人类无节制的猎杀。甲骨文中武丁时期“逐鹿”卜辞有“一次可得麋鹿四百五十一头”的记载,《逸周书》记载周武王一次围狩获“麋五千二百三十五”等,都是数万人参加的大型狩猎。这样大规模的猎杀多采取焚烧森林的灭绝行为。所以麋鹿至春秋时期已是凤毛麟角。

孔子时代很少见到麋鹿的踪迹了,以至视其为“怪物”。《左传》上记载的“西狩获麟”的故事,不过是说偶然捕获到一头有角的公麋鹿,孔子可能联想到涿鹿大战的血腥惨烈,看到麋鹿惺惺哭泣,因为他曾在此地为官,对当地历史地理相当熟悉,预言群雄逐鹿不可避免。

巨野县东北有重聚蚩尤肩髀冢,附近又有一“麟冢”,即“西狩获麟”处,其实就是“鹿”的遗踪。今天的大野泽遗址还遗留有许多“鹿”的地名,如汶上的“鹿角湾”、“鹿庄桥”,梁山的“鹿吊”,郓城和嘉祥还有“鹿庄”等等。

大野泽是由河水、济水和汶水交叉积聚而形成的内陆淡水湖,历史上多有变迁,但基本上是在汶上县到巨野县之间游移,如宋代的梁山洎、明清时期的“北五湖”,都是古大野泽的遗存。

轩辕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就发生在大野泽一带。也就是说,涿鹿之战的发生地就在蚩尤的埋身地附近。

《皇览》是最早记载蚩尤的埋身地一部史书,编成于三国曹丕时代。这部书明确记载:黄帝杀死蚩尤后分尸,分别埋在“阚”和“重聚”这两个地方。

这两地都在大野泽范围内--“阚”居其东、“重聚”居其西,相距不到五十华里。

重聚--这个被称作“重”的村聚,是蚩尤与轩辕黄帝争锋的决战地,也是蚩尤被杀的刑场。“阚”毗邻致密城,相距只有数华里。

“重聚”之“重”是蚩尤的军旗。“重”的甲骨文图形是“中”字上加“又”。“中”是蚩尤的徽帜,用于立旗聚众。蚩、黄大战,蚩尤以“旗”相号召,“重”是用于集结的“军旗”;轩辕黄帝则以战鼓(彭)相号令。“重”的释义是移动的、用于引导方向的、特别军事行动的战旗,是蚩尤的军魂。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记载:轩辕黄帝摛住蚩尤,生剥活割了这个被俘的失去抵抗力的国家元首,对其尸首实施了极端的污辱,骨肉横飞、身首异处,肢体残余无多,就地掩埋,这就是重聚的“肩髀冢”部分。《仙鉴》又说轩辕黄帝异地埋葬了蚩尤的首级——应该是作为劝降物送到了蚩尤国都致密城,从而就近埋葬。

国家的覆灭是宗庙祭器的毁坏,地名的迁徙是图腾的转移。“涿鹿”成为战胜的轩辕黄帝的图腾之一部。黄帝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附近),距离致密、重聚均约一百华里。涿鹿既并入黄帝国土,故而出现了“涿鹿之野”的说法,是以黄帝中心论之。历史的地理从来以胜利者为核心坐标。

“涿鹿”之名最初在汶上县南旺的蜀山、大野泽一带,本是蚩尤国土,也是黄帝和蚩尤争战的地方和蚩尤战败埋身的故土。黄帝打败蚩尤,征服了涿鹿之民、占有了涿鹿之地,邑于“涿鹿之阿”,“涿鹿”之名于是也为轩辕黄帝所有,进而延伸、连接到其原有的统治中心地“轩辕之丘”——彭城。

 

二、亡国之痛:蚩尤部落遗民何去何从

 

蚩尤遗民在涿鹿大战之后与华夏族团又抗争了一千多年,战败后陆续背井离乡迁徙蛮荒,非止一朝一代。被驱逐的蚩尤遗民,怀着对家园和先祖宗祠的依依眷恋,在新的聚居地仍然沿用故国图腾,隐忍亡国之痛、以表种族不灭。

史书上说:“黄帝斩蚩尤于中冀。”中冀又是哪里?

古人注释很多:中冀,古地名,指中原地区;正中冀州,曰“中土”;冀州“中土”也,故曰“中冀”;顾炎武先生说:“古之天子长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中冀”是上古时代有所特指的“王化”的四渎之域、中原之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蚩尤与炎黄都是中华民族人文先祖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