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临死前为何否定一生事业甘为李家媳妇?

时间:2012-10-30 11:20来源:《破译皇权的更替谜团》 作者:张建安 点击: 载入中...

比起上述四位女子,武则天的事业显然更加辉煌。吕后、慈禧太后再怎么嚣张,也不敢自称皇帝;萧太后再怎么强悍,也没有自称皇帝;孝庄太后则压根不愿当皇帝;而武则天,在中国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是唯一一个敢称皇帝并以皇帝之名统治中国长达16年的女皇帝,这是空前绝后、令整个世界都要震撼的!

在通往女皇的道路上,武则天使用了大量非正常手段,其狠毒残忍要超过吕后和慈禧太后,而她治国的能力又与萧太后不相上下,她的权力欲则达到了不可逾越的巅峰。然而,令我们无法想到的是,武则天的遗嘱中充满了善意和谦虚,她在遗制中宣布:

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她不再当皇帝了,自甘为李家的媳妇。

她宽恕甚至讨好政敌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韩瑗的子孙亲属,让他们全部复业。

她不再有任何锋芒,她与整个世界和解了!

这个与她生平作风截然不同的遗嘱,基本上否定了她一生最大的事业,让我们很是惊讶。

是什么促使她立下这样的遗嘱呢?

对这一遗嘱的解读,我们依然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地做粗浅的判断,而是要联系与遗嘱相关的一切重要事件,乃至要从武则天的生命轨迹与心理轨迹处寻找答案。

血腥铺成的通天之路

武则天,原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隋朝宰相杨达之女。武士彟夫妇均信仰佛教,武则天年幼时即与佛教结缘,披缁衣,并取名为“约”,字“明空”。后来,武则天以“曌”自名,即由“明空”转化而来,含有“日月当空”以及“悟空明性”之意。武则天的童年是在幸福时光中度过的,她聪明伶俐,随父亲到处游历,颇增见闻。十一岁时,武则天的父亲去世,她与母亲开始饱受异母家兄武元庆、武元爽,以及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等人的冷眼,这种命运的转折,使武则天过早地体会到世态炎凉,使其敏感的内心蒙上浓厚的阴影。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承认,童年及少年时代的遭遇,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武则天即为如此。她一方面熏陶着佛教的慈悲与神秘,另一方面感受着世事的无常与冷酷;一方面因冰雪聪明受着许多人的称赞而洋洋得意,另一方面又强烈地意识到家族内部的薄情而备感压抑;巨大而激烈的矛盾过早地压到武则天身上,使她在无意识中养成了多重人格:她独立,并有一股非常激烈偏激的煞气,而这种煞气又被早熟的她掩藏起来,转化为女儿身上少有的男子刚强气质。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娘”。此时的武则天只有14岁。母亲杨氏不忍女儿离开,伤心地恸哭起来,武则天神态自如,劝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新唐书·武后传》)可见,武则天已有雄心,她已急迫地想要离开像笼子一样的家族。入宫后,武则天以独特的气质脱颖而出,给唐太宗留下深刻印象。皇宫中有一匹烈马,无人能够驾驭。武则天主动请缨,对唐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其刚性气质令久经沙场的唐太宗刮目相看。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病重,太子李治每日入侍,武则天开始与太子接触,结下了炽热的恋情。在此期间,武则天曾被一种玄秘的说法困扰,差点遭灭门之祸。

古代宫廷里存在许多真真假假的神秘文化。有种说法,从天空的星辰变化可以看出人间的大事。古人对此深信不疑,而且专门设置观察天象的史官。唐太宗晚年,唐都长安经常在白天看见太白星,太史占卜后得出结论,说:“女主昌。”民间也暗中传播着一本《秘记》,里面记载:“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听了,非常憎恶。

一天,唐太宗与武臣们一起在宫中行宴,宴会非常热闹,君臣间也比较随便,说说笑笑,并以酒令娱乐。酒令的内容围绕着每个人的小名展开。轮到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行酒令的时候,他自称小名为“五娘”。唐太宗听后很惊讶,但不动声色,笑着说:“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大家也跟着大笑,看李君羡五大三粗的武夫模样,怎么有一个女子的小名。其实,在融洽的氛围内,唐太宗已动了杀机。按照男性在整个社会所占据的绝对优势,他不认为会有一个女子可以夺走他的李氏江山。那么,为什么会有“女主”的传言?这是他非常忌讳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如今,从李君羡的言谈中,他联想到占卜的结果及《秘记》中的传言,认为李君羡官名封邑都有“武”字,现在又知道他的小名竟然是“五娘”,那么,所谓“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中的“女主武王”,很可能就是“五娘”了。所以,不久以后,唐太宗就把李君羡派出京城,任为华州刺史。又过一段时间,唐太宗迫不及待地找了一个罪名,以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将李君羡杀死。

此事过后,唐太宗仍不放心,就秘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

李淳风回答:“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已成矣。”

唐太宗非常相信李淳风,一听此话,差点蹦了起来,心想:“此人如此狠毒,竟要杀尽我的子孙么?”于是,马上追问道:“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就是想将宫中所有与“女主武王”有关的人都杀掉。若如此,武则天肯定在第一批被杀的牺牲品当中。

幸好李淳风不愿意唐太宗大开杀戒,说:“天之所命,人不能违背。您无法将王者杀死,只能多杀无辜。而且自今以后有三十年时间,她也已?老了,怎么说也会有慈善心肠,祸害或许不会很大。如果皇上您现在借故将其杀害,上天或许滋生强壮之人,以极端怨毒之心行事。到那时,恐怕陛下的子孙,无一能够生存!”

听了这些话,唐太宗沉默不语,终于将杀机隐藏下来。

然而,无论如何,按照当时的观念,此事关系唐太宗的子孙及整个王朝的命运,唐太宗不可能不重视之。武则天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唐太宗岂能不暗中审查。而武则天聪慧敏俐,又胆识超人,不仅逃脱危险,而且与李治发生关系。

唐太宗病逝后,武则天被迫到感业寺当尼姑,虽与佛教结缘更深,但也尝尽人间辛酸苦恼。寺庙中的明争暗斗使她对佛教的慈悲产生了怀疑,而激情与野心被压抑得越久,反弹起来也就越强烈。所以,当唐高宗到感业寺行香的时候,武则天想尽办法与之相见,二人旧情重燃,均流下眼泪。王皇后得知这一消息,主动建议皇上将武则天召进宫中,武则天由此重入皇宫。此中细节,可看《唐太宗遗嘱密码》中的介绍。

总之,武则天进宫后,将皇帝的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并迅速以拉拢威胁等手段,建立起由大量太监宫女组成的网络,展开争夺皇后宝座的激烈斗争。为达到目的,她不仅以亲手杀死女儿为代价损坏王皇后的名誉,而且诬告王皇后行“厌胜”巫术害人,不择手段地排挤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成为皇后之日,即王皇后、萧淑妃被打入冷宫之时。武则天将她们囚禁在一个别院,封闭严密,只在墙壁上开一孔以通食器,严防皇上见到二人。但有一天,唐高宗偶尔想起王皇后、萧淑妃,径自前来探视,当他见到二人的惨状后,忍不住痛心地呼叫道:“皇后、淑妃安在?”王皇后哭泣着回答:“妾等得罪,废为宫婢,何得更有皇后尊称。至尊若思念昔日恩情,使妾等能再见日月,请求皇上将此院改名为‘回心院’。”唐高宗点头,说:“朕即有处置。”打算好好地安置二人。但还没等唐高宗有所行动,这一消息已迅速被武则天的密探获知。武则天听后,大怒,派人将王皇后、萧淑妃各打一百杖,然后断去她们的手足,投入酒瓮中,声言要让此二妪骨醉,令二人在极端痛苦的状态中维持数日才死。其残忍手段真是比汉朝的吕后还有过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了不起的狄仁杰
  • 女皇的和解
  • 武则天曾下御旨封石榴“多籽丽人”
  • 北宋时也差点出了一位“武则天”
  • 武则天为何爱男宠
  • 武则天创造四项皇帝中的世界纪录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