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元老板垣退助:日本立宪政治的催生者(4)

时间:2012-10-31 11:11来源:书摘 作者:许介鳞 点击: 载入中...

板垣的《辞爵表》奏上明治天皇后,天皇再度传达圣旨,谕其接受伯爵作为其维新勋劳的赏赐。于是,板垣陷于进退两难的苦境,一是其忠君爱国之情唯恐背悖圣恩,一是接受荣爵将违反其平生所倡导的自由民权主义,因此为之寝食不安。这时,旧自由党员频频迫其辞爵,而政府当局也暗示如果板垣再拜辞则视为背悖敕令的"朝敌"。板垣终于在7月15日,呈奉《拜受书》,于是这位自由民权论的首脑就成为伯爵了。

板垣自此以后,开始高倡"一代华族论",在其遗书上也写上:"为了贯彻生前的主张,决不申请袭爵",但无论如何,这与他平生所主张的撤废特权阶级的思想,有点抵触,民权派的激进之士也就逐渐离开他而去。

民权派的大同团结运动分裂后的1889年,板垣上京企图调停各党派的政治结合,以备翌年的国会开设,但是并不如意而没有什么结果。板垣不得已,于 1890年再行组织爱国公党,自任为会长,旋与其他小党派合流,组织"立宪自由党",与大隈重信所率领的"立宪改进党"并立,成为日本的两大政党。

立宪自由党的纲领有下列三条:一、保皇室之尊荣,期民权之扩张。

二、内治少干涉之政略,外交期对等之条约。

三、举代议政体之实,期政党内阁之成立。立宪自由党在第二年(1891年)的大阪会议,改称为"自由党",并再推板垣为其总理。但在 1896年4月,板垣脱离自由党,和第二次伊藤内阁提携,就任内务大臣的职位。因为当时日本尚没有政党内阁的先例,维新以来都是藩阀官僚否定政党的超然内阁,板垣身为政党的一员而加入内阁,必然引起官僚保守派的反对,故板垣任官时,同时宣布脱离自由党,以示其不偏不党以尽职责。

不久,伊藤内阁的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因病辞职,而伊藤博文想任用立宪改进党的首领大隈重信为外相时,内相板垣认为要起用现内阁的反对党领袖为阁员是违反宪政的本义,而加以猛烈的反对,于是阁内意见的统一破坏,8月31日第二次伊藤内阁总辞职,板垣也回归自由党,再当自由党总理。

日本最初的政党内阁

自从1890年开设帝国议会以来,自由党和改进党合并议席即可以控制议会的过半数,但是两党始终互相攻击,不肯相让,以致不能打倒藩阀官僚的专权。1898年6月10日,自由党和进步党第一次合作,在帝国议会否决政府提出的地租增征案,而面临议会解散的局面。这时板垣认为时机到来,即与进步党党魁大隈商谈妥协,将自由党和进步党二党结合,在6月22日组织"宪政党",其联合决议书说:"为期宪政之完成,有同一希望之党派相结合,组织一大政党,进一步努力以达其目的。"

这时,在政府拥有最高地位的伊藤博文,眼看政党政治是时代潮流,即向天皇推荐板垣和大隈二人组织宪政党内阁。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政党内阁,由大隈任总理大臣兼外务大臣,板垣任内务大臣。

自由党和进步党的联合,只是夺取政权的一时妥协之策,当政以后两党即开始轧轹,产生内讧,终于瓦解分裂,自由党派另组"宪政党",而进步党派自称"宪政本党",于是日本最初的政党内阁,仅四个月即崩溃了。

藩阀官僚的实力派伊藤博文,曾经游学欧美考察宪政,并倾心起草明治宪法,制定内阁制度,枢密院、华族令等,故在帝国宪法发布后,认为日本已经是实行立宪政治的时期,而亲自计划藩阀的政党化,于1900年组织"政友会",自任为总裁。板垣退助所率领的宪政党(即旧自由党),于是宣布解散,拥立伊藤为党魁,加入政友会,和官僚派合流。其后的日本的政党史,不再是民权派与官僚派抗争的历史,而是政党和官僚不断妥协的历史。旧自由党的实权也转移到星亨的手中,板垣于是从政界引退,从事社会运动,其后殁于1919年,享年83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