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绵阳县长郑献徵变卖家产修堰(3)

时间:2014-04-18 08:30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冬梅 点击: 载入中...


  为感念郑县长,堰渠竣工时,当地村民代表给它取名“郑泽堰”.


  郑泽堰在设计之初,进水口就有两道鱼嘴,可以把涪江的水分流,既起到灌溉的作用,同时也能防洪。但由于资金问题,当时只在进水口修了一个简单的防洪闸。1940年5月,郑献徵突然接到调令,要立即到成都报到。临行前,他对霍新吾等人说,堰虽然修完了,但进水口没有第一道防洪闸,涪江洪水暴发,两岸的冲刷和渠道的淤积一定很严重,请向下一届政府提出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资金,建成第一道防洪闸。


  可70年后,这道防洪闸还是没有建成。


  1951年,金镯堰与郑泽堰两堰合并,更名永和堰。次年春天,因为家中田地房舍多,霍新吾成为“三反五反”对象,被关进一座藏经楼楼梯后昏暗的隔间里,最后自杀。他结束生命的地方,就是当年为修堰,郑献徵和各乡代表歃血盟誓的金存寺。


  2008年,郑碧贤在三台的乡下找到了霍新吾的儿子霍连科。老人已经年过九旬,牙都掉光了。见面那天,他穿了身黑色西装,打了条深蓝色花纹的领带。郑碧贤带着自己编写的介绍郑泽堰历史的小册子送给霍连科,里面有一篇文章专门讲他的父亲为了修建郑泽堰,如何跳进高家桥的泥潭里。


  霍连科扔掉拐杖,走上前抱住她,“碧贤啊,你给我们家老汉平反了,我们这一家人背黑锅背了好多代哦!”说完便大哭起来。


  霍连科说,他有一次在成都的街头遇到刑满释放的郑县长,但是因为害怕,不敢上前相认。至今在茶馆里聊天提起往事,霍连科还会紧张地四处张望一下,然后压低声音。


  郑碧贤向他打听高家桥的设计者。“黄万里嘛!”霍连科说。此时,黄万里也已经去世7年了。


  黄万里的儿子曾到三台看望霍连科,两家人一起照了相。霍连科拿到照片后摇着头说:“没有碧贤不行。”他翻出第一次和郑碧贤见面时的合影,找人把郑碧贤抠下来,PS到照片上。这张照片他一直挂在床头,直至去世。


  “还挺像。”郑碧贤在书柜里找出这张照片,盯着看了一会儿,笑了。三个曾因郑泽堰联系在一起的家庭,现在只能以这种方式相聚。


 

我老爹不是在日记里讲了吗,立志必为之事就一定要去做

 


  郑献徵的预言在70年后一一应验了。


  2006年郑碧贤走访三台时,水管所老所长李永双指着进水口告诉她,这些年,只要涪江一涨水,农民就遭灾,尤其是1998年那场大洪水,十几万亩的土地几乎全淹了。


  “当时我们向银行贷款,向职工借钱来维修,退休金只能发一半,一到过年,我们就四处躲债,一下雨,全所员工全部出动扛着铁锹去修修补补,雨水一大又把它冲垮,难为我们这些水利人呀。”李永双带着浓重的三台口音说,他的眼睛有点湿。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陪同郑碧贤前来的领导背着手,站得远远的。


  趁着人少,李永双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封信,“我们有些事情向你反映”,他紧握住郑碧贤的手。回到宾馆,郑碧贤发现信封里有3页老式红条纹的信纸,字很工整,写的全是洪水带来的灾难。


  两天前,李永双听说郑县长的女儿从法国回来了,要参观郑泽堰,他和几位老农商量,要把“状纸”递上去。这让郑碧贤觉得有点沉重,她找到了日记中失落的部分,但又看到了郑泽堰几十年后遇到的新问题。


  第二次回四川,郑碧贤直接去成都找四川省水利厅反映情况。领导姗姗来迟,喝了口茶,慢悠悠地对她说:“我们四川这样的小河沟多啦,我们管得过来吗?我们管大不管小,如果它是都江堰,要多少钱都行。”


  “它不是小河沟!它养育了20万人,十几万亩土地,它有250年的历史!进水口急需防洪闸!”郑碧贤急了,拍着桌子大声说。


  她决定自己想办法修防洪闸。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反对,“这是政府的事,你管它干什么,和你有什么关系?”“你父亲是个国民党,不找你麻烦就不错,还搞什么女承父业?”“你在国外待的时间太长,对国内情况根本不了解。”


  “我也反问自己,这个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应不应该做,要不要去努力?”郑碧贤说,“但我老爹不是在日记里讲了吗,立志必为之事就一定要去做。”


  2007年,郑碧贤邀请朋友舒乙到三台县实地勘查。之后,舒乙写了份全国政协提案,呼吁保护郑泽堰。可提案到达省里4个月也没动静,负责的领导告诉郑碧贤,我们很重视,但是没有钱。


  郑碧贤又去找香港的张学良基金会。东北大学在三台办学8年,在经济条件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决定接收东北大学的,正是时任县长郑献徵。


  听完郑碧贤的故事,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感动。晚上,他请郑碧贤吃了顿大餐,然后没下文了。


  郑碧贤又去沈阳,找东北大学支援。接待她的人说,自己不太了解那段历史。


  两年间,郑碧贤找了“所有可以找的人”.后来,别人再冲她伸大拇指,说“你太棒了”这种客套话时,她直起鸡皮疙瘩,“不要再说这种话了,这种话让我伤心”.


  住在养老院里的霍连科得知了她的难处。“碧贤,我倒是想帮助你,可我没得钱拿出来。他们,怎么敢这样对你哦?”他气愤地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碧贤得知,水利部部长陈雷也是东北大学的校友。她托人发了条短信,没敢直接提资金的事,只是说要反映一些情况。2009年2月的一天晚上,正在北京的她接到通知,明天早上可以见部长,有20分钟时间。


  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听完郑碧贤的介绍,陈雷让秘书把计财司和农田水利司的司长请来,一起听听,商量“钱从哪来”.郑碧贤当时并没抱太大期望,两年多来,类似的场面她已经见过太多次。


  可她没想到,从水利部回到住处,还没来得及坐下,秘书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部长批示下来了。”


  一个月后,四川省派了水利专家赴三台实地查看郑泽堰的情况。其中一位专家有些吃惊地说:“这么大呀,我原来以为是条小河沟呢。”


 

他坐下,说了句“这是我爸爸盼了几十年的啊”,眼泪就流了出来

 


  资金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当地领导对郑碧贤表示感谢,“感觉这个事就可以画句号了”.可古稀之年的她厚着脸皮“赖”在工地上3个月,穿着运动鞋天天踩鹅卵石走来走去。她担心争取来的资金用不到地方,工程质量会出现问题。


  “我其实什么都不懂,但他们以为我父亲是搞水利的,这个可能会继承,所以我也懂。”郑碧贤大笑起来,“其实我只是问问这个水泥什么号,解决一下工程队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代中国购物指南
  • 民国时期农历曾被计划废除
  • 民国房产商也打销售广告
  • 一夫一妻制下的民国“姨太太”现象
  • 民国阳历、阴历并行人们要过两个新年
  • 铁路客票对号入座溯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