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荣共产国际里的第一位中国人

时间:2014-08-23 08:30来源:大西北网-长江日报 作者:刘嘉,万建辉 点击: 载入中...

    在俄国生活、工作了30余年,刘峻周种植的是茶树,传播的却是文化和友谊。如今,他的后人们仍在继续为中俄友谊贡献力量。


    刘峻周的长子刘泽荣被带往俄国时年仅5岁,俄语说得比汉语还流利。他早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数学物理系,十月革命后组建“旅俄华工联合会”并任执委会主席,曾以“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名义先后参加共产国际第一、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委员,是共产国际里的第一位中国人。


    1920年初,列宁召见正负责中俄边境勘测工作的刘泽荣,希望他能多做些促进中苏友谊的事。


    1940年,国民党政府任命刘泽荣为驻苏使馆参赞,1945年,他回国任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新中国成立后,刘泽荣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顾问。1950年,周恩来曾称赞他为“了不起的中国人”.


    1958年,65岁的刘泽荣加入商务印书馆,担任《俄汉大辞典》的主编。他的女儿刘华兰继承父业,多年来不断补充修订这本大辞典。


    刘峻周的次子刘维周是兰州大学教授,曾在中国西北创办大学俄语系和筹建中苏友协。抗日年代,当苏联志愿飞行员在汉口和兰州上空飞行时,他是地面上接待飞行员的主要人员。他精通俄语,熟知俄罗斯人的习惯和口味,志愿飞行员们都忘不了这位“刘同志”.此外,他的格鲁吉亚人妻子刘媛娜、儿子刘光杰、刘光彦都曾在大学教授俄语。


    如今,刘峻周的玄孙,即刘维周的曾孙刘浩,在莫斯科大学取得俄罗斯语言文学副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共产国际女间谍鲁特维尔纳
  • 中共领导人在共产国际轶事
  • 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结局大都悲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