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八和祖师故事多

时间:2014-12-17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龚仔,黄志雄 点击: 载入中...

八和祖师诞庆典场景之一

 

八和祖师诞庆典场景之一


    粤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俗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而与粤剧历史大有关系的“粤剧八和祖师诞”,也是广州市政府公布的非遗项目之一。既是非遗项目,理应广为人知。


    国内戏曲界(古称梨园)多奉唐玄宗李隆基为梨园神,而粤剧界则奉华光为祖师,此可见南北文化差异,也可说是广府文化有其独特性。


    粤剧八和祖师是哪位神仙或哪位名人?一句话说不清楚,寻起根来则故事多多。


 

 

八和保护神华光祖师

 


    走进广州恩宁路的广东八和会馆,金光闪闪的华光神像,两个红色的木牌位:田窦二师、张骞先师。这就是八和祖师。


    老一辈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对华光并不陌生。过去广州、佛山都有不少华光庙(或称琼花宫、琼花庙),供奉火神华光。不过,深究起来则话长,因为民间风俗传说是不断丰富其故事的。


    火神,北方流行称为“灵官马元帅”,俗语说的“马王爷三只眼”就是指这位火神;但岭南却流行称这位火神为华光,或称华光大帝,有“三眼灵耀”、“三眼灵光”、“华光天王”等别号。


    至迟在元代故事已在民间流传,《搜神广记》(后来称为《三教搜神大全》)已记火神灵官马元帅。明代时已有演马元帅的杂剧。明代文人余象斗根据《搜神广记》500来字的内容,添枝加叶,写了部近5万字的小说《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简称《华光天王传》),又名《南游记》,后来收入《四游记》之中。这位华光有三只眼睛,中间那只可见天、地、人三界。民间视之为可消弭火灾的火神,其诞日是九月廿八。还说他八月初一便下凡间,这天若有雨,那一年便少火灾。晚清至民国时,从农历八月初开始,乡村每条大村、城中各大街巷,均集资“打华光醮”,以求消灾解难。


    而粤剧界有一个华光救粤剧的故事,传说某年农历九月廿八,天宫的玉帝知道凡间正演粤剧《玉皇登殿》(粤剧例戏之一),认为是亵渎天庭,即命华光下凡烧毁戏棚。华光到了戏棚上空,仔细看了《玉皇登殿》一剧,觉得并无亵渎天庭之意,不忍弄个冤假错案烧掉戏棚,遂教艺人们用长竹竿系上硫黄火药等物,点燃后高举挥动,令戏棚上空浓烟滚滚。华光即返天庭复命,玉帝见戏棚上空烟雾弥漫,以为已烧戏棚,不再追究。粤剧艺人因此铭感华光救命之恩,遂奉他为粤剧保护神、祖师之一。早期粤剧行会也设于供奉华光的琼花宫(庙)里面,名为琼花会馆。佛山的琼花会馆在大基尾,广州的琼花会馆则在太平门外十八甫一带。


    华光蒙蔽玉帝当然只是传说。实际上,粤剧戏班下乡演出,戏棚乃竹木所搭建,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戏班必立火神华光神位,演出前必拜华光,祈求消灾解难,乃至自称是“吃华光饭”.


    咸丰四年(1854),粤剧名艺人李文茂率艺人响应太平天国,在广州北郊起义,后来转战广西,建大成国,自封平靖王。清朝官府因此禁演粤剧,把佛山、广州的琼花会馆先封后毁。于是粤剧艺人四散,有些走粤西、下南洋,乃至赴美洲,留在广州的艺人则打着外江班招牌演出谋生。到同治年间,禁令渐弛,粤剧戏班逐渐比外江班更受观众欢迎。光绪年间,官府准许粤剧重建行会组织。在新华(邝殿卿)、林三、独脚英、梁清吉等策划下,艺人们集资在广州黄沙购地,兴建新的行会--八和会馆。光绪十五年(1889),八和会馆建成,馆中安放高约1.2米的华光铜像,成为八和子弟(粤剧艺人)团结合作的精神支柱。这铜像据说是当时的南海县知县所捐献,神像进馆时由德和堂打武家(武打师傅)穿着戏服抬进去。


    八和会馆设八个堂口:永和、新和、庆和、福和、兆和、德和、普和、慎和。粤剧各行当演员、音乐人员、工作人员等分属八个堂口管理。德和堂又称銮舆堂,全是武打师傅。过去祖师诞迎神赛会,全由銮舆堂武师抬着神像巡游。粤剧界成立八和会馆,标志着粤剧中兴。正如创始人之一的新华临终前所说:“未建八和之时,戏行受人鄙视,无立足之地;八和建成,艺人团结起来,人格渐渐得到提升,社会视戏行为正当职业,进而为各界重视。”


    据民国时最后一任八和会馆负责人黄君武说:“八和会馆华光牌位写的是‘南无阿弥华光游戏神道佛’与一般华光庙写的‘敕赐五显华光大帝’是不同的。”


 

 

张骞先师与田窦二师及谭公爷

 


    粤剧八和祖师还有张骞先师与田窦二师。


    先讲据说传授舞台艺术给粤剧艺人的张姓先师。相传清朝雍正年间,北京名艺人张五,因演出时常借题发挥,讽刺抨击官府的丑恶,故为官府不容,遂南来广东避祸,在佛山大基尾寄居,得到琼花会馆中粤剧艺人的照顾,便把“唱做念打”等舞台艺术悉心传授给粤剧艺人,艺人们只称他为“张师傅”.他逝世后,艺人奉他为祖师,牌位写上“张骞先师”,每年三月廿八是他的诞辰,俗称师傅诞,必隆重致祭。


    至于田窦二师,粤剧老前辈说是两位仙童。粤剧早期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戏班称为本地班。某年农历三月廿四,本地班中人正在练功,忽现两位仙童,教授艺人们踢脚、车身、打大翻等基本功,艺人很快便掌握要领,便问仙童姓名。两仙童一个指着田,一个指着田埂的洞(方言“洞”与“窦”谐音),转眼消失。艺人遂称之为田、窦二师,以相见之日三月廿四为其诞辰。


    不过,对田窦二师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说是两人实为一人,乃唐代名乐工雷海青,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天下梨园都总管”.封为“田都元帅”,因北方话“都”与广州话“窦”谐音,故讹称为“田窦”,“元帅”也讹为“二师”了。另有一说称:田指田祖,远古黄帝时的鼓神;窦指远古时的舞神。此外,《粤剧大辞典》的“掌故逸闻”中还记载“粤剧戏行所供奉的第五位戏神是谭公爷先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也是老前辈传下来的神话。一次,某本地班乘红船下乡演出时,红船起火,众艺人大惊。突然天响炸雷,云中现出五缕长须的仙人,挥手之间,红船的火顿灭。众人求仙人留名,仙人说在红船中留下玉印。众人入舱寻找,果见一玉印,上刻“九龙峰谭公爷宝印”.这天正是农历四月初八,艺人遂设谭公爷牌位,每逢四月初八便致祭以纪念。


 

 

金山和保护华光铜像

 


    粤剧艺人对华光祖师十分尊敬,危难时不忘保护其塑像。金山和护神像便是突出的例子。


    金山和(1865-1964),原名陈福三,又名陈和。广东南海平洲人。16岁开始演戏,22岁担正印小生,艺名小生和。24岁、35岁、40岁时,他先后3次到美国、加拿大等地演出,后改艺名金山和。首本戏有《柴桑吊孝》、《石狮流泪》等。晚清时他支持民主革命,在演戏中痛斥朝廷腐败祸国殃民,被官府逮捕入狱。出狱后回故乡平洲开办培养粤剧艺人的少年班。后来成名的林超群、金枝叶、白珊瑚等都是他的徒弟。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广州时,他担心华光神像被损坏,请人把神像运回家乡平洲,随后黄沙的八和会馆被日军拆毁。抗战胜利后,海内外粤剧艺人集资在恩宁路购得房子重立八和会馆(即今广东八和会馆址),金山和才把华光神像带回会馆,受到艺人们称赞,会馆负责人关德兴后来盛赞金山和是“八和之宝”.金山和的儿子白超鸿、媳妇林小群,均是20世纪50年代广州的粤剧名艺人。


    说起抗战胜利后重建八和会馆,名艺人薛觉先、马师曾均留下组织艺人义演筹款的佳话。1947年1月,马师曾汇合140余位艺人,在海珠戏院演出《火烧阿房宫》;薛觉先汇集110多位艺人,在太平戏院演《乞米养状元》。当时报纸上介绍此次义演说:“南北武师文武庄谐各显身手,至善至美”,“一等人才分饰要角,人人出场绝不落空,选派角色量才使用,恰当贴切,各尽其妙,梅香兵丁亦是红星。”


 

 

当代的八和祖师诞

 


    八和会馆于20世纪50年代初停止活动,会址后来成了粤剧团宿舍。那华光祖师铜像在“文革”时被“红卫兵”抄去,没了踪影。直到1985年,恢复成立广东粤剧八和联谊会,立了个泥塑华光像,后换个木雕像。2003年更名广东八和会馆。海内外艺人集资重修会馆楼房,铸造华光祖师镀金铜像,会馆门前的对联是由老戏迷、广东楹联学会原副会长梁俨然所撰,联云:“八音八表高奏升平调;和乐和衷同讴盛世歌。”如今已90多岁的梁老回忆说:“门联是鹤顶格对联,嵌上八和二字,反映艺人团结促进粤剧发展的决心。”


    由于一年中有多个祖师诞,广东八和会馆公议,集中定于九月廿八为“粤剧八和祖师诞”.港澳及海外的八和会馆亦无异议。


    在香港,早有八和会馆活动。日军侵占广州时,八和会馆迁到香港,日军侵占香港后停止活动。到1953年,香港成立八和会馆。澳门的八和会馆于2001年成立。新加坡1857年成立的梨园堂,1890年更名南洋八和会馆,1965年易名新加坡八和会馆。马来西亚的八和会馆则于1968年成立。美国的纽约市、三藩市、洛杉矶先后在1989年、1990年成立美东八和会馆、美西八和会馆、美国南加州八和会馆。这些八和会馆均供奉华光为祖师,在华光诞亦有庆贺活动。


    因此,广东八和会馆于祖师诞庆典时,海内外粤剧艺人云集广州,共庆佳节。如2012年祖师诞兼庆粤剧列为世界级非遗项目三周年时,海内外8个八和会馆携手欧洲粤剧研究会共聚一堂,在广州文化公园粤剧文化广场举行“世界八和子弟共庆粤剧八和祖师诞--八方和合展演”,轮番献艺,影响巨大,体现了祖师诞的文化内涵。


    现任广东八和会馆主席郭英伟说:“八和会馆举办祖师诞庆贺活动,成为广州、广东戏曲艺人联系海内外粤剧八和子弟情谊的纽带。粤剧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后,祖师诞更为隆重,更显粤剧的世界性影响。”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粤剧大师红线女——舞台上的“铁娘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