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名史话:乌什县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时间:2013-02-25 12:14来源:天山网 作者:刘俊佑 点击: 载入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乌什县全景。乾隆三十一年(1766),新建,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时称永宁城。刘俊佑供图。
 


 
乌什县燕泉山公园
 
  第一次去乌什县,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山环水绕,如同江南水乡一般秀美的小县城。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乌什县,平均海拔在1200-2000米左右,属温暖大陆半干旱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宜人,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泉”、“塞外江南”的美称。
 
  乌什县是绿的,是美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化的遗存。
 
  置身于这个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000多公里的乌什县,不管是早晨、正午、还是黄昏,不论以怎样的眼光透视它明丽的山水和密密匝匝的绿荫,都无法与我心中塔里木盆地一贯干燥荒芜的格局融合在一起。
 
  漫步在这个以农业为主、农牧业结合的山区农业县,不仅能享受到现代科技文明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生活,更能身临其境般感受远古历史沉甸甸的足迹,这些从乌什县丰富多元的文化积淀中就可窥见一斑。
 
  那么,乌什县的名称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更替?它又与哪些历史有渊源呢?
 
  在查阅了《乌什县志》、《西锤竹枝词》、《新疆地名大词典》等图书史料后,有关乌什县名称的来龙去脉渐渐清晰了起来。
 
  乌什县的古地名叫温宿,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中道上赫赫有名的温宿国所在地。《汉书·西域传》中记载:“温宿国,王治温宿城,户二千二百,口八千四百。”东汉明帝时,温宿臣服于汉朝。北魏以后,被龟兹兼并。贞观二十二年(648),唐朝破龟兹以后,在此置温宿州,州治地名叫“大石城”,也叫“于祝”。温宿州隶属安西大都护府。南宋时期属西辽。元代是别失八里的西进,也是元宗王阿只吉的封地。明朝永乐年间,因移吐鲁番维吾尔人居此,后曾一度并于准噶尔,当时叫“图尔满”。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维吾尔文版《突厥语大词典》里,记载了一个叫吾曲(Uq)的地方,它所指的方位正是今天的乌什。
 
  《突厥语大词典》在这条地名的注脚页里有注释,吾曲是“乌什县的古名。有意思的是,如今阿合奇县城西侧的吾曲村所在地也称吾曲(Uq)。吾曲虽在阿合奇县,但它却是乌什县的近邻,历史上同属一地。因此,从这些枝枝节节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乌什一名是由温宿、于祝、吾曲、乌赤演变而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
 
  这个悠久历史更可以从乌什县燕泉公园随处可见的化石遗址中找寻到依据。《乌什县志》里说,乌什县燕泉公园里燕子山上的海生贝壳类动物化石不仅命名了一座山,同时也证实,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的大海慢慢退潮、风化、干涸,逐渐形成了一处处独特的人文景观,乌赤山就是其中的一个。据说乾隆二十年(1755),清政府把本来已经叫“图尔满”的地名改成了乌什,原因就是“乌赤”与“乌什”谐音。其实,这并不是清人的发明。乌什一名的历史应该更久远,应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叫温宿的地方,到了唐朝又置温宿州,宿、肃二字同音。乌什的突厥语称呼同汉文略有不同,这个不同,也引出了有趣的故事:准噶尔部统治南疆维吾尔地区时期,曾将吐鲁番地区的一部分维吾尔人迁到乌什。乌什的居民成分变了,地名也变了。在清朝的一些文献记载里,把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部以前的乌什记作图尔满,图尔满正是吐鲁番的另一种译写法。但清文献里标记的这个地名是不完全的。实际上,操突厥语言的维吾尔、柯尔克孜等民族并没有丢掉吾曲(Uq)这个古地名只称“图尔满”,而是在吾曲之后加上了图尔满,称呼为“吾曲图尔满”,以标记吐鲁番人大量迁往乌什这一历史事实。乌什县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同样印证了乌什与吐鲁番之间的趣闻:传说很久以前,有三个吐鲁番商人来到了乌什,他们原计划继续南行,但是,在游览了当地的燕子山,九眼泉,柳树泉以及托什干河沿岸的原始沙棘林之后,这三个商人立即被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征服了。随后,他们安营扎寨,定居了下来,并且在当地做起了生意。也许是山水有灵性吧,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家族也越来越兴旺,这三个商人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为了纪念祖先,便把这片三面环山的地方称为“乌什”,直白地翻成汉语就是“三个吐鲁番”,有富庶的意思。
 
  而《乌什县志》则详细记载了乌什县地名的演变过程,西汉神爵二年(前60),隶属汉朝版图,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班超定西域,在龟兹设都护府,温宿
 
  (乌什)归其管辖。元、明以来有倭赤、乌赤等名称,或为其地。乾隆二十年(1755)后,清政府将图尔满汉文地名定为乌什。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乌什办事大臣。次年,哈克夏勒地区(今阿合奇县境)与乌什合并,隶属乌什办事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年(1765),乌什暴发农民起义后,从吐鲁番迁徙大批维吾尔人到乌什。乾隆三十一年(1766),建新城,命名为永宁城。清同治六年(1867),阿古柏侵占乌什。光绪三年(1877),清军收复乌什。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乌什设直隶厅,隶属阿克苏道,那一时期,乌什直隶厅有7217户人家,人口不过5万。民国2年(1913),乌什直隶厅改为乌什县。民国18年(1929)后,乌什县隶属于阿克苏行政区。民国33年(1944),乌什县隶属于阿克苏行政专区。1949年9月25日、26日,新疆和平解放,乌什县同时宣布和平解放。1950年5月1日,乌什县人民政府成立,至今,乌什县的建制及地名依旧保持原状。
 
  近年来,乌什县的发展变化突飞猛进,县领导们高瞻远瞩,在多方面挖掘本地人文地理资源的基础上,硬是靠着当地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一次次提升着乌什县的知名度。他们从打造旅游业入手,将乌什县融入到了整个阿克苏地区,甚至环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大旅游之中,不仅收到了显著成效,在短时间内还推出了燕泉公园、九眼泉公园等一系列著名景点景区,尤其独具慧眼,下功夫保存了唐王城、别迭里烽燧、钟鼓楼等大量汉唐以及后世的诸多文物古迹遗址,为游客和考古学家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记忆和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