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要自己创业做老板。”谈到未来,小龙非常自信地憧憬着。他说,自己要趁着年轻多学些东西,毕竟比起身边还在家呆着,只知道谈恋爱的同龄人来说,自己已经成熟了很多。他补充说:“今后的路还很长,我要好好规划,追求自己的理想。”
记者了解到,在杨家寺村,像小龙一样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员有800多人,他们大多常年工作和生活在城市,消费在城市,从事家政服务、生产加工、商贸物流以及工业等领域的工作,而在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对城市生活充满了无限期待和向往。
从建好自家房到县城买地买房
在大湾社,一排排红砖青瓦,贴有白色墙砖的民居展现在眼前,而走进每一个院落,洁净的地板砖,铝合金门窗,以及洗衣机、液晶电视、冰箱这些时尚元素为家庭增添了不少现代气息。但这种令人欣喜的变化并未留住人们向周边城市和近郊迁移的步伐,而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房屋的闲置和亲人的留守。
在大湾社46户人家中,有1/3的住户已经在城市购买了房屋或在近几年内有购房意向。去年,该社村民吴文绘花了4万元在会川镇买了4亩地,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他的经商之路。4年前,吴文绘在家乡做起了药材生意,如今已经发达的他将兜中的钱不再像以往一样存在银行,而是以“投资”的形式为未来做长远规划和打算。“如今地价随着房价的上涨节节攀升,与其购买商品房,还不如自己购买地皮设计建设,而且购买的地皮离药材输转市场很近,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个资源,将生意做大做强。”吴文绘说,他购买房屋还另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20岁出头的儿子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在结婚成家和事业方面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等过完年后,我准备在地皮上先建几间房屋,将院落夯筑好,专心投入药材生意。”
从固守农村到将目光投向城市
“原以为,我们一家会在这片土地上固守终生,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将目光转移到城市,我也越来越觉得城市有魅力了,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固守了半辈子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今年高考的儿子身上。”在大湾社村民善德文家,新修的房屋已经入住,全封闭式构造的新式住房,能看得出这个家庭的殷实。平时,儿子在渭源二中上中学,家中只有善德文夫妇一边照顾年逾古稀的父母,一边务农,面对一家8亩多的土地,随着年纪的增大,善德文夫妇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他叹息说:“实在干不动了,每到农忙季节,经常累得直不起腰,身子骨越来越不行了。”
“儿子考上大学有出息是好事,但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儿子走向城市,土地肯定要转租他人,不敢想象,这院房子,留下一群老人独守。”说到这里,善德文矛盾的心情丝毫未舒展,他长叹了一口气说:“守着二亩地的确不是办法,我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我希望儿子能够通过自己的所学知识改变将来的命运,成为一个城里人。”
“将一双儿女都送入大学校门,去外面见见世面;依靠自己的经商能力尽快赚到钱,近几年内在镇子上购买一套住房,和城里人一样过日子。”提及未来,善世平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