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壁画看唐代青绿山水

时间:2022-03-09 19:47来源:大西北网-故宫博物院院刊 作者:文/赵声良 点击: 载入中...
  敦煌壁画大量的山水画迹可以复原唐代青绿山水的原貌,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提供真实的依据。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为例,分析了唐代山水画流行的四种构成方式:三山构成、金字塔形构成、左右对比构成和阙型构成。同时,文中对唐代风景图像中树木、水的表现方法,以及色彩应用等加以分析,阐述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一、山峦形势及其基本构成
  
  莫高窟唐代前期的壁画中,凡采用山水为背景的经变画,都是以山水景物布满画面,并于其中展开人物活动。画面布局则依经变故事内容的需要,在山水中形成一个一个的场景。这时期的山峦表现大体是以线勾出山峦轮廓,再沿山的轮廓描绘树木。树木的呈现方式既有贴近地面的草丛和灌木,也有可分辨出成株的乔木。但总的倾向是喜欢画连成一片的树林,以表现远山森林的景致。
  
  初唐第209窟南壁西侧、西壁和北壁西侧的故事画中都可见山水景物,山的布局还显得较单一,右边一重山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画面;左边主要画了三重山,其间以曲折排列的树木相连(图一)。树的画法,既有连成一排的树林,也有高低错落的树木,但画家似乎并没有以树木的大小来区别景物的远近关系,树的大小仅是因画面空隙的大小来定,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图一莫高窟第209窟西壁山水初唐
  
  第217窟南壁西侧的山水画,在山势布局方面颇费一些功夫。画面的顺序大体是上部从右至左,下部再从左至右(图二)。右上角是危崖耸立,绘二人骑马一远一近行进。透过山崖,可见远方曲折流淌的河流。中部两座高峰之间,有一道瀑布涌泻而下。左部也是一条曲折的河流,在近处被山崖遮断。画面下部的山峰,悬崖突出,青藤蔓草悬垂。中间靠右是旅人向一座西域城堡走去,路旁桃李花开,春光明媚。
  
  
  图二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山水盛唐
  


  
  图三莫高窟第323窟南壁佛教史迹画初唐
  
  除了这些大型画面的布局外,唐代壁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构成形式,不论是小型的山水场景还是大画面中的部分山水景物,都会以相关的构成来表现一定的空间关系,很好地表达出壁画的主题思想和相关的故事人物。唐代山水常见的构成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三山构成:三座山峰并列,中央的山峰较高,两侧各有一山,这样的形式来自古老的传统样式,在唐代的铜镜和其他工艺品中出现较多,敦煌壁画中则多用于表现远山,直到中晚唐时期,仍然采用这样的形式(图四)。有时也用于表现较大的山崖,如第23窟南壁的山水画,中央的山峰与左右两侧山峰并峙,山峰之间形成深沟,类似的构成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山水绘箱上也可以看到。这类山水大约是基于中轴对称的审美思想,同时也符合唐代壁画构图饱满的习惯。
  
  
  图四莫高窟第159窟西壁远景山水中唐
  
  (二)金字塔形构成:往往以一座大型山峰作为全图的背景,或有一主峰占据中央位置,具有雄浑的气势。如莫高窟第321窟南壁的十轮经变、第369窟的金刚经变等(图五)。在一些屏风画中也有类似的构成,如第159窟、361窟的屏风画五台山图,就以主峰占据画面的主要背景,具有金字塔般的稳重感和震慑力。
  
  
  图五莫高窟第369窟山峰中唐
  
  (三)左右对比构成:多在小型画面中,左半侧或右半侧画出较高的山崖,另一侧则表现远景或河流,形成左右虚实对比,如第320、172等窟的观无量寿经变小画面中,就是典型的代表(图六)。这种构成对于五代以后的山水画具有深远的影响。
  
  
  图六莫高窟第320窟北壁山水盛唐
  
  (四)阙型构成:即两座山峰并峙,中间画出平远的景色,往往在两山之间画出河流,盛唐以后出现较多。莫高窟第103窟南壁经变中的山水是典型的代表(图七)。在观无量寿经变的一些小幅画面中也常常出现,此外,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琵琶表面的画中也可看到。
  
  
  图七莫高窟第103窟南壁山水盛唐

  
二、树的表现
  
  
  
  
  图八莫高窟第68窟北壁山头的树丛盛唐
  
  
  图九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山头的树丛盛唐
  
  
  图十莫高窟第217窟南壁树丛盛唐
  
  
  图十一莫高窟第217窟南壁树木盛唐
  
  
  图十二莫高窟第71窟西壁树木盛唐
  
  
  图十三莫高窟第148窟北壁松树盛唐
  
  唐代敦煌壁画中,已开始运用“皴法”来描绘树木。特别是近景中的大树,树干的纹理用皴法表现,到了中晚唐,还出现用水墨技法表现树干的纹理(图十四)。此外,这些壁画中还能真实地表现出柳、梧桐、松、槐、芭蕉、竹等多种植物。
  
  
  图十四莫高窟第17窟北壁树晚唐
  
三、水的表现
  
  水的表现,是山水画的重要方面。比起北朝壁画中仅以波状线条表现水的状况,唐代表现水的主题和形式非常多。河流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水的存在,对于河水水流的表现,有急有缓,在第172窟的河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河水形成的漩涡有十分精彩的描绘(图十五)。
  
  
  图十五莫高窟第172窟南壁河流盛唐
  
  经变中要表现净土世界,净水池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画家们往往把净水池也画成流动的水,以显示一种生气。有的是急流(图十六);有的是轻缓流动的效果(图十七、图十八);有的是微风“吹皱一池春水”的感觉(图十九)。第148窟甬道顶部表现善事太子入海故事中,太子及众人乘船航行于大海,海水中则是波涛滚滚,并有怪兽出没(图二十)。上述这些水的表现,反映画家们能根据不同的主题表现不同状况的水景。
  
  
  图十六莫高窟第321窟北壁流水初唐
  
  
  图十七莫高窟第148窟东壁水池盛唐
  
  
  图十八莫高窟第172窟北壁水池盛唐
  
  
  图十九莫高窟第205窟南壁水池初唐
  
  
  图二十莫高窟第148窟甬道顶大海盛唐
  
  泉水、瀑布也是山水画的重要题材,盛唐第217、103等窟中成功地表现了流泉、飞瀑的景象。第217窟的画面中,因变色所致,瀑布的颜色已变黑(当初应该是白色)。但仍可感受到瀑布由高山之巅飞流而下的那种壮丽的景象。画家也通过水边的人物向着瀑布或观看,或礼拜,以显示瀑布的重要(图二十一)。第103窟的山水画面:近景岩石和藤蔓都作了细致刻画,岩崖上一道流泉飞泻而下,画家特别表现了水的透明感,以加强其真实性(图二十二)。中晚唐壁画中,山峦景物往往以泉水和瀑布相配合,使画面富有生机。

  
  图二十一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瀑布盛唐
  
  
  图二十二莫高窟第103窟南壁瀑布盛唐
  
  第323窟壁画中,表现了烟雨迷朦的江湖景色,尽管线色脱落,但是仍可看出近处的波浪和远处的河流,特别是远景的点点帆影,较有意境(图二十三)。画家已注意到水天一色的场面,其中水面反射的波光,最能体现水的生气。
  
  
  图二十三莫高窟第323窟北壁海上远景盛唐
  
  
  
  图二十四莫高窟第172窟波光的表现盛唐
  
四、色彩技法
  
  
  
  图二十五莫高窟第148窟西壁山水盛唐
  
  唐代壁画山水不像后代山水讲究留白,基本上是画满整壁,天空也要绘出白云或彩云,有的还画出红色的太阳。可惜部分壁画由于颜料变化,天空和红日往往会变成黑色。但如在第148窟等处的山水中仍能看出彩色的天空景象。
  
五、结语
  
  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画青绿山水著称,《唐朝名画录》盛赞李思训“山水绝妙”、“国朝山水第一”。《历代名画记》说李思训“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时人谓之大李将军其人也”。《图绘宝鉴》说李思训的画“用金碧辉映,为一家法,后人所画著色山,往往多宗之。然至妙处,不可到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李思训一派山水画的特点在于:一、笔格遒劲,实际上就是注重以线描勾勒;二、金碧辉映,说明注重明亮色彩。这两点也就是青绿山水的一般特点,这样的山水画在唐代是很流行的。唐代丝绸之路繁荣,长安与敦煌的往来也十分便捷,长安一带流行的画风会很快影响到敦煌,不论是人物画、山水画,敦煌壁画所见到的风格都可与长安的流行风格对应起来。所以,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山水画受到李思训一派山水风格的影响是很自然的。
  
 
  
  来源丨故宫博物院院刊(文/赵声良)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