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兵镇西北的上将胡宗南(30)

时间:2014-04-02 08:40来源:中国西北历史网站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毛泽东还对自己的行李箱进行了彻底精简,在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中,书籍占了一大半,装满两大箱子,他除了留下小部分随身阅读以外,多数不得不寄存在当地老乡家中。毛泽东的书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各种渠道搞来的外国翻译作品,包括马、恩、列、斯的政治书籍,还有哲学、历史、文化类着作;另一类则是古书,包括历史典籍、文学书、诗词歌赋、传奇野史等等。毛泽东毕生酷爱读书,尤其偏好中国古代史籍,他的胸襟、学识、气度和谋略当然都与这个终生嗜好有关。


  延安时代的毛泽东还是个超级京戏迷,据说特别痴迷”谭派“.他有一架德国老式留声机,数十张木纹京戏唱片,都是前线将领们送给主席的战利品,这就是共产党领袖在延安时期的主要娱乐活动。毛泽东舍不得精简这些心爱之物,于是带着留声机和唱片转战陕北,后来直到东渡黄河时才留给了当地乡政府。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机关”一分为三“时规定,凡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都必须离开陕北去到比较安全的晋绥和晋察冀解放区,包括所有中央领导人的夫人和孩子,但是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毛泽东的妻子江青。江青作为党中央主席的生活秘书被破例批准留在陕北,跟随中央机关一道行动,因此在这支几乎清一色男性军人的”昆仑纵队“的行军行列中,只有寥寥无几的女性战士格外引人注目,而身穿棉布军装、时年仅三十三岁的江青就是其中的一抹风景。


  就在毛泽东破釜沉舟作出最坏打算,把中央机关一分为三,自己身先士卒与”昆仑纵队“行进在广阔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的时候,在距离陕北千里之外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水乡,一场全民动员的盛大庆典从喧闹的宁波一直铺排到奉化,再从奉化县城延伸到溪口小镇的乡间路上。


  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举家回乡祭扫祖坟。


  时值清明将至,由于山东和陕北方向攻势顺利,攻占延安的胜利消息令蒋介石精神振奋心血来潮,这一年他将满六十岁,于是临时决定携家人一同返乡,也有平定天下祭慰祖先的意思。对宋美龄来说,这是她嫁给蒋介石后第一次回到丈夫老家祭拜祖宗,因此格外重视。她穿一件深色丝缎旗袍,着平底手工皮鞋,头发松松地绾一个髻,显得素净淡雅从容高贵。蒋介石则身穿士林蓝布长袍,黑色绸缎马褂,脚蹬圆口布鞋,拄一根乌木拐杖,像个面容和蔼的乡间士绅。而经国、纬国夫妇和子女也都穿戴十分得体。这个”民国第一家庭“就从南京乘专机前往宁波。


  不料当飞机刚刚降落,他们就被眼前意想不到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


  在机场迎接的除了当地官员,还有浩浩荡荡的欢迎队伍,学生挥舞国旗,市民载歌载舞高呼口号。尽管情报部门严密封锁消息,但是当地官员接到通知后立刻倾巢出动,短短半天时间就让全城面貌焕然一新:机关职员打扫卫生,警察驱赶乞丐和难民,市民到处张灯结彩,欢迎领袖全家”恩威浩荡,莅临宁波“.


  娘希匹!这群蠢猪!……蒋介石很生气,又很无奈。人人都有父母,回老家还算是”莅临“吗?蒋介石本意不想张扬,回乡扫坟祭祖是个人私事,清明是寄托哀思的节日,他不想因为劳民伤财受到党内外反对派的指责。但是当地官员得到通知就像捧了圣旨,层层加码大肆铺张,欢迎活动如火如荼铺天盖地,相信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也不过如此铺张。但是此刻蒋介石不能骂人,不能责怪地方官员的美意,别人为什么奉承你呢?因为你是领袖,你能朝笑脸扇耳光么?话说回来,谁又敢不隆重接驾呢?谁胆敢拿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当儿戏呢?搞不搞仪式是态度问题,搞过了头是方法问题,即使领袖怪罪下来,方法不当只是小节,态度总还是端正的。相信此时统治者的心情一定哭笑不得,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还要违心地做出种种亲民和符合公众要求的笑脸来,否则被记者拍出照片来就很影响公众形象,谁叫你是蒋介石呢?


  领袖身不由己,他以自己的名义被部下绑架。


  蒋介石走下舷梯来,他敷衍地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领袖的笑容凝固在脸上,那是一种像面具一样职业化的表情,与他眼睛里冷冰冰的目光形成强烈反差。”民国第一家庭“赶紧钻进汽车,车队逃也似的朝着奉化县城开去。


  岂料越往下面欢迎仪式越是层层加码,不仅当地官员和乡绅名士轮番拜见,沿途还搭起各色彩门和喜庆牌坊。民众放礼花燃鞭炮,穿彩衣踩高跷,敲锣打鼓舞狮子龙灯,到处喜气洋洋乌烟瘴气,令一心要回乡当孝子的蒋介石备受煎熬。好不容易突出重围,蒋介石一行乘坐的汽车终于驶上溪口公路,车队前面是全副武装的警卫车开道,中间是黑色的美国福特轿车,后面警卫车押尾。所有路口都有军警站岗,即使吸引来一些民众驻足看热闹,耳根毕竟清静了许多。


  从车窗望出去,蓝天白云下的武岭山春光秀丽绿树成荫,剡溪河畔柳暗花明莺飞草长,勤劳的家乡农人赶着水牛忙活,鹭鸶在水田里悠闲觅食,远近的秧苗泛出片片新绿。熟悉的家乡景物唤起统治者对遥远童年的回忆,他感慨地告诉夫人,自己已有整整二十年没有回过家乡。第一次离家东渡日本留学时尚不满十八岁,还是一个满怀救国救民抱负的青年学子,留学盘缠都是一个名字叫王玲玉的亲戚资助的。春华秋实,人生苦短,转眼间翩翩少年就变成老人,热血青年变成权倾天下的统治者,其中滋味令人百感交集。六十年一个甲子,在佛家就是一个轮回,每人只此一轮,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解脱。


  在世人眼里,蒋介石的领袖形象可以说十分复杂广遭诟病:独裁残暴、冷血铁腕、狂妄自大、独夫民贼等等,但是在私人生活的空间里,统治者也是普通人,至少在夫人宋美龄看来,这个君临天下的领袖丈夫跟其他中国男人并没有太大区别,他也要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既会因失眠焦躁而悲观绝望,也会因软弱无助而伤心哭泣,总之他具有一切中国人都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宋美龄就像熟悉自己身体一样熟悉这个比自己大十二岁的浙江男人,作为民国第一夫人,她的责任是不仅要读懂丈夫的思想,更要善解丈夫的心情。夫人轻声问道:达令,怎样才能做到解脱?


  丈夫回答:消灭毛泽东,消除心头大患,我就能睡着觉了。你知道,我天天都在等待这个消息。


  夫人握住他的手安慰说,达令,他们一定会带给你这个好消息的,心诚则灵嘛。等剿共结束,我陪你回家长住,那时候你最多听听汇报,神游山水之间,再也不用如此劳心受累。


  话虽这样说,劳神受累不是你自找的吗?中国历史上,哪个封建统治者会心甘情愿地退出历史舞台呢?相信蒋介石也只是说说而已,绝无可能功成身退。事实证明,蒋介石直到1975年临终才把”民国总统“传位给儿子蒋经国,用行动实践了”终身制“和”家天下“的独裁纲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池州发现川军第145师师长讣告
  •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曾为蒋介石戒烟
  •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的一些历史细节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