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守护悲鸿

时间:2011-12-26 16:20来源:摘自《光明日报》 作者:肖一 点击: 载入中...

     廖静文和徐悲鸿相遇时很年轻,只有19岁。那时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管理员,遇到了当时已誉满海内外的徐悲鸿。

    “他说我单纯得像一张白纸”,回忆往事时,84岁的廖静文竟显出几丝小女孩的腼腆。“他说他喜欢我单纯。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不要,他要一个单纯的人。”“他比我大28岁,我跟他结婚经过了很多困难。我们恋爱好几年,悲鸿跟我讲,如果你家里反对怎么办呢,我说那我就不结婚,在你身边照顾你。悲鸿说,你知道吗,不结婚就没有社会地位。我不懂,悲鸿说,你什么都不懂,都不要,你真像一张白纸一样。”

    爱情是纯朴而甜蜜的,但是这场爱情伴随的多是悲苦。那时候,徐悲鸿的身体一直很不好。1944年他得了严重的肾病和高血压,医生甚至下了病危通知,住院时,都是廖静文陪在身边。“他住院时我们没什么钱,他剩的饭菜我就拿到医院外面吃,为不让他知道,还要说是在外面吃好的了……”

    廖静文的一个同学十分不解,写信给廖静文,说你爱这么一个人,为的是什么?廖静文淡然:什么都不为,因为一份爱情,因为徐悲鸿这个人。

    廖静文的悉心照顾和纯洁的爱情,温暖了婚姻破裂的徐悲鸿,给这位艺术家带来了静谧和安宁。徐悲鸿给廖静文写了一首情诗:

一啭黄鹂息众音,
天开明月伴孤星。
稽颡帝力回春意,
会见平芜入眼青。

无私捐献

   1953年,徐悲鸿突发脑溢血去世,那时廖静文才刚满30岁,仅仅和悲鸿度过7年的婚姻生活。在徐悲鸿去世当天,廖静文就把存放他作品和藏品的房间钥匙交给了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

    “悲鸿死了以后,我把他平常买的很多名家的画,一共一千多幅,连同悲鸿留下的所有作品,都捐给国家了。我怕我年轻管不好,丢失了。” “应为自己留下一些作品和藏品呀”,“要为孩子考虑,为以后的生活留些依靠和保障啊”,亲朋好友善意相劝,可廖静文没有丝毫犹豫。

    在廖静文无私捐献的基础上,1954年,我国政府在悲鸿故居建起了徐悲鸿纪念馆,廖静文于1957年担任馆长。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廖静文首先想到的仍是保护好悲鸿的作品和收藏。“‘文革’时,红卫兵老来打我,好几次几乎把我打死,一次打得我休克了,拿凉水泼了很久才回过神来。”一次廖静文无意间听到几个人说,“这堆破纸要它们干嘛,干脆烧了算了”,她心急如焚,赶快让家里人送信到中南海,去找周总理。“周总理知道后,就迅速派人把这批作品转移到了故宫。”

重建徐悲鸿纪念馆

    在“文革”浩劫中,原徐悲鸿纪念馆被毁。怎样更好地保护悲鸿画作,是廖静文的心头大事。她思前想后,下了决心:必须重建徐悲鸿纪念馆可是怎么建?找谁建?在那个年代,这谈何容易?廖静文想到了毛主席。

    在悲鸿去世时,毛主席曾给廖静文写了一封亲笔信,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当时她没提任何要求。现在她决定立即给毛主席写信,向主席提这唯一要求——重建徐悲鸿纪念馆。

    “很快,主席作了指示,一个专门的修建工作小组迅速成立。”廖静文回忆道。

    可是,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又一次摆在这个柔弱女子面前。“盖馆的时候,我跑了十年,求了好多人。首先是选址,看了好多房子,好不容易选中的几处都莫名其妙地泡汤了,最后终于确定了现在的馆址。”

    1983年,徐悲鸿纪念馆终于建成了,廖静文已步入了60岁。一些了解纪念馆修建过程的人感慨地说,没有廖静文,就没有这座纪念馆;这座纪念馆,甚至可以说是用她的眼泪盖成的。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徐悲鸿的败诉官司
  • 周涤钦曾走街串巷宣传抗日 徐悲鸿画《马》相赠
  • 徐悲鸿状告造假者任仲年败诉
  • 徐悲鸿VS刘海粟两封信引出的世纪恩怨
  • 蒋经国“另一个儿子”邱明山之谜
  • 徐悲鸿三赴上海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